[发明专利]超导磁体永动机无效
申请号: | 00107234.X | 申请日: | 200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17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吴限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限同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49 北京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 磁体 永动机 | ||
本方案是一种理想中的永动机(置于环状磁场中的磁单极子的圆周永动)的利用现实磁体的代替方法。
前次出于理论上的权威及方便,整个方案皆使用“磁单极子”进行说明,但是目前磁单极子不存在(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凯布雷拉曾捕获到一个;从理论分析,磁单极子尽管质量很大,可以人工制造,但是目前世界上的加速器能量太小,尚不能实现)。对此,中科院的观点是:“由于磁单极子不存在,所以‘利用磁单极子制造永动机’这一方案,很难说可行。”
因此,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目前技术下磁单极子的代替。
方法1、用同名磁极克服斥力固定一起,使其两端皆显同极一一它的作用便与磁单极子相同。
2、无论是代替磁单极子的上述组合磁体,还是为其提供磁场的其它磁体,都采用超导磁体。
*磁单极子的磁场之强:置于地球磁场中的一块长1英尺的磁单极子便可推动万吨巨轮。
*在低温保障条件下,超导磁体易启动,长期稳定运行,磁场梯度高(14万高斯/cm2)的优点更是常规磁体所不具备的。而常规磁体因为砺磁耗用功率大及必然产生焦而热的缺陷在超导磁体上几近于无了。
*而通过超导材料的强电流的磁感强度可达1000特,地面附近地磁场的磁感强度只有0.5×10-4特,二者相差2×107倍。用超导磁体提供磁场,便可以弥补超导的组合磁体之磁场强度小于磁单极子这一缺陷。
理论依据
1、磁单极子只有一个极,它只和地球磁场一个极相吸引而和另一个极相排斥,因而始终承受一个单向作用力。只要在万吨巨轮上固定一块长1英尺的磁单极子就可取代庞大的船舶动力装置(但磁单极子作为动力源自有其缺陷:首先,它只能从地球磁场一极行至另一极,无法做其它方向的运动;其次,由于始终承受一个单向作用力,所以只能作为一次性动力源;再次,若减速或停止运动,便需为它消耗能量。——磁单极子的这一作用只能发挥在永动机上)。
2、将磁单极子置于理想状态的环状磁场中,可绕中心运动不停,即永动机出。——而此种磁场不存在。
3、磁单极子的代替:用两端显同极的组合磁体(图1)。
4、环状磁场的代替:利用磁管内部的近于平行的磁力线(图2)。
5、无论是组合磁体还是磁管都采用超导磁体。
由于磁管其余的磁力线呈扩散状分部于管外部,所以组合磁体做穿越磁管的运动时,于管外部及管口都将受阻力。
*最重要的理论依据Ⅰ(由于磁管内部的磁力线为平行状而外部的为扩散状):
条件:(1)在保证动力与阻力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增长动力区(平行磁力线区)之长度;
(2)或使动力区长度增加之比例大于阻力对于动力增加之比例。
结论:这一情况将完全建立“永动机”的理论基础。
因为:组合磁体穿越磁管时,克服阻力作功与受动力作功,绝对值已不相等,前者会小于后者。
制造方案(一)——“链式方案”
为了克服单个组合磁体穿越磁管时所受之阻力,并形成循环往复的永动,需利用4n个组合磁体之合力(动力区每个磁管内平行磁力线区,非动力区为每两个磁管之间扩散磁力线区)。(图3、4)
(1)动力区长度都相等且等于非动力区,一个动力区及非动力区组成一个单位;
(2)所有动力区及非动力区都各自分成n等份;
(3)每个单位中放置两个组合磁体,作为一组(动力区、非动力区各一个);
(4)第一单位,两个区间的组合磁体皆放到各自区间第一个等份的中间位置;第二单位,一组组合磁体皆放到第二个等份的中间位置。依此类推:每组的两个组合磁体之间存在n-1个等份,每两组的组合磁体之间存在n个等份;
(5)一个周期需要磁体组2n个,需要单位2n+1个。
例如:每个动力区及非动力区都分成4等份,组合磁体群向右运动(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限同,未经吴限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7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