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的垂直旋转梭无效
申请号: | 00108252.3 | 申请日: | 200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27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15 |
发明(设计)人: | 渡部满雄;今井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机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57/10 | 分类号: | D05B5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垂直 旋转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垂直旋转梭。
根据图6说明以往的垂直旋转梭。
1是与图中未示出的主轴连动旋转的下轴,外梭2通过螺钉3固定到该下轴上。
外梭2具有捕住针线圈的梭尖5,设置的比梭尖5还朝径向外侧并与梭尖5捕住的针线圈卡合的壁部6,和设置在比壁部6还朝径向外侧并防止前述针线圈从壁部6脱落的上簧7。
前述的外梭2的梭尖5如图7所示,在相对于上簧7的前端部7a的旋转轨迹线7b的径向内方,形成在与旋转轨迹线7b同中心的圆周上。
9是中梭,为使中梭9在即使外梭2旋转时也不旋转,由中梭固定件10卡止。
于是,该垂直旋转梭在缝纫机的主轴旋转时,下轴1和外梭2与针4的上下动作相同步地在图6和图7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图8所示,最下位的针4开始上升时,针线T捋住针板11上的布,逐渐形成针线圈T1,外梭2的梭尖5捕住该针线圈T1。当外梭2继续旋转时,捕住的针线圈移动到梭尖5的壁部6,通过上簧7,在维持该针线圈不会从壁部6上脱落的状态下,外梭2旋转,由此,该针线圈回到中梭9的周围上拔,形成与下线缠绕的线迹。
缝纫机中设有将缝制结束时与布相连的针线和下线切断的断线装置,为此,在以往的垂直旋转梭中,由于图中未示出的断线刀通过针板11的下表面与为外梭2的最大外径的上簧7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不能减小针板下表面与上簧外周之间的间隙。
而且,由于外梭2的梭尖5要捕住针线圈,为了使形成针线圈的位置比针板还下方,必须使针4的最下位置处于相当深的位置L(图8)。
另外,由于从针最下位置处的针板下表面到针的线孔4a的针线T的绝对长度变长,所形成的针线圈成为纵长状态。
为此,针线圈变得不稳定,该针线圈倒向针4侧时,不能由外梭2的梭尖5捕住,具有发生跳线、梭尖5会刺入针线圈,使针线T劈裂、会切断针线T、使制品的商品价值下降,并具有缝制作业效率降低等问题。
另外,由于针到达最下位置时的最下深度深,从针在最上升时的针板上表面到针尖的距离只变窄了这一变深的量,所以具有缝制厚布时,布会挂在针尖上,从而设置性能差,缝制作业效率下降等问题。
再有,通过针深深地刺入针板,其间不能送布,换言之由于送布期间变短,送布控制难,妨碍缝纫机的高速化。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垂直旋转梭,设有捕住针线圈的梭尖,配置在比梭尖还朝径向外侧、以与梭尖捕住的针线圈卡合的壁部,和配置在比所述壁部还朝径向外侧、防止所述针线圈从壁部脱落的上簧,其中,将外梭的梭尖构成为,使之相对外梭的径向、朝接近上簧前端通过的圆周线的方向变位。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结构是,使所述外梭的梭尖相对外梭的径向、与上簧前端一致地变位。
在上述的本发明中,由于针线圈稳定不会倒向针侧,由外梭的梭尖能可靠地捕住,由于不会发生跳线,不会使梭尖刺入针线圈使针线T劈裂,还不会切断针线T,所以提高了制品的商品价值,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缝制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针到达最下位置时的深度浅,从针在最上升时的针板上表面到针尖的距离只加宽了这一支线的量,所以即使缝制厚布时,布也不会挂在针尖上,从而设置性能好,有效地提高了缝制作业效率。
再有,由于通过针浅刺入针板下方,针从布上拔出的时间变长,所以可延长送布期间,送布力增加,能有效地正确送布。再有,由于没有必要改变以往的缝纫机本体侧的构造,只进行垂直旋转梭的更换和变更针杆的高度即可,所以通用性好。
图1为本发明的垂直旋转梭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缝纫机针位于最下位置时的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缝纫机针从最下位置稍稍上升时的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梭尖部的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梭尖部的视图。
图6为以往的垂直旋转梭的立体图。
图7为以往的垂直旋转梭的主视图,
图8为以往的垂直旋转梭中缝纫机针处于最下位置时的视图。
下面,根据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对与以往相同的构件标以相同的部件名称和相同的部件序号,对相同构件的说明加以省略。
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垂直旋转梭的外梭2的梭尖5的径向位置、即从外梭的旋转中心至径向的距离与上簧前端7a一致,仅为L0高度。即,构成上述外梭2的梭尖5的板材是使梭尖5与上簧前端7a一致地相对外梭2的径向变位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机公司,未经重机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8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闭模制产品孔隙的工艺和用此工艺封闭孔隙的粘结磁体
- 下一篇:天线结构与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