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营养素饮用水无效
申请号: | 00110063.7 | 申请日: | 200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296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宏伟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52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晨,周秀梅 |
地址: | 110025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素 饮用水 | ||
本发明涉及饮料,具体是一种能够按人体需求比例,提供全部人体必需的(已知)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全营养素饮用水。
目前人们的饮用水基本由自然水及经过消毒、净化后的自然水(一般表现为自来水)构成。因来源、成因、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所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种类各不相同,而且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比例为原始状态,大多表现为所合成分中某一种或几种矿物质(或元素)含量较高,其它(人体必需的)成分极少甚至几乎完全不含的状态,因此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内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平衡。甚至引起矿物质中毒或微量元素缺乏症,据全国健康普查表明上述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目前科学研究证明并得到世界公认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达几十种,同时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均有人体适宜的摄取量和摄取比例的要求,摄入量过高、过低或摄入种类不均衡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人体日常所需全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各成分比例符合人体日常需求的饮用水,用以满足人民健康饮水需要的全营养素饮用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重量份数计,由:水4000000~24000000份,钙800份,铁12份,锌15份,碘0.15份,硒0.05份,镁350份,铜2.0~3.0份,锰2.5~5.0份,氟1.5~4.0份,铬0.05~0.20份,钼0.15~0.05份,钠1100~3300份,钾1875~5625份,氯1700~5100份组成。
本发明使用原料水不限,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规定之水源要求,针对地区营养状况或人们需要可以将上述营养素可选项中一项或几项比例调高(或低)至需要水平。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改变了原有饮水的单一性质,使饮水进步成为同时是一种营养素摄取过程,达到了在饮水时既满足了人体对水的需求同时又全面、均衡、合理地摄取了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作用。本发明技术指标要求及各营养素比例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推荐每日膳食允许量(RDA)等权威机构推荐的人体对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适宜及合理摄取量的数据而拟定,具有科学合理性。
2.本发明在正常制备工序中增加对原料成分分析和调配的工序,使产品对促进饮用者体内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衡、预防和改善缺乏或不均衡状况有较好的作用和效果,能满足人民健康饮水需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含人体所需全部(已知)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按重量mg数计,由:水4000000mg,钙800mg,铁12mg,锌15mg,碘0.15mg,硒0.05mg,镁350mg,铜2.0mg,锰2.5mg,氟1.5mg,铬0.05mg,钼0.15mg,钠1100mg,钾1875mg,氯1700mg组成。
其制备方法:①对原料水成分分析,确定其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②去除含量过高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超标部分;按量增加含量不足的矿物质及元素,将工艺过程中对各种矿物质和元素造成的损耗量计算在内;按需求量添加缺的矿物质及元素,将工艺过程中对各种矿物质和元素造成的损耗量计算在内。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按重量mg数计,由:水24000000mg,钙800mg,铁12mg,锌15mg,碘0.15mg,硒0.05mg,镁350mg,铜3.0mg,锰5.0mg,氟4.0mg,铬0.20mg,钼0.05mg,钠3300mg,钾5625mg,氯5100mg组成。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按重量mg数计,由:水14000000mg,钙800mg,铁12mg,锌15mg,碘0.15mg,硒0.05mg,镁350mg,铜2.5mg,锰3.5mg,氟3.0mg,铬0.15mg,钼0.1 0mg,钠2500mg,钾3750mg,氯3500mg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宏伟,未经谭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0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