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衬胶闸刀阀无效
申请号: | 00110120.X | 申请日: | 2000-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309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翼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翼翔 |
主分类号: | F16K3/20 | 分类号: | F16K3/20;F16K27/04 |
代理公司: | 辽宁利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000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浆体介质输送用的闸阀,特别是涉及一种衬胶闸刀阀。
目前,控制管路中浆体介质的通断和流量,通常采用闸阀、蝶阀,如煤浆阀、气水阀、泥浆阀、排渣阀等。这些阀存在的缺点是密封件的密封效果不理想,且耐磨和耐腐蚀性能差,从而降低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美国生产了一种衬胶闸阀,该阀在一对接的法兰体内,分别衬有胶筒,两个胶筒在闸板没关断时,其对接面处于过盈对接状态,以防止管道内输送的介质对阀体法兰的浸蚀和磨损,当关闸时,闸板则挤过两衬胶筒端面而过到无渗漏关闭阀门的目的。由于是仅靠衬胶筒的端面的自然过盈配合来实现两个衬胶筒之间或衬胶筒与闸板之间的密封,因此易产生两衬胶筒对接端面切损,影响阀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衬胶筒在闸板离开对接面时能快速复位,而在闸板插入对接面时不翻唇的衬胶闸刀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衬胶闸刀阀由驱动部分、联体架、工作部分组成,其中工作部分包括闸板、阀体和衬胶法兰体,其结构要点是衬胶法兰体由一对衬有衬胶筒的衬胶法兰通过阀体对接成的,其对接面,在阀门全开时处于过盈对接状态,在两个对接的衬胶法兰的后端的侧壁上,阀体的腔内,分别设有一筒状结构的护套,两个护套与两个衬胶筒间形成两个对称的环形夹腔,在两个环形夹腔内分别设置予埋结构骨架和套筒式复位弹簧组,两个予埋结构骨架为T字型结构,其下端端面相互对接,形成工字形结构,其上端端面分别顶压所在的夹腔内的筒式复位弹簧组,两个予埋结构骨架可在各自的夹腔内左、右移动,使筒式复位弹簧组压缩或复位。
所述的阀体的阀腔内充有轻介质物料,并在阀体的适当位置设有入料孔。
所述的两个T字型予埋结构骨架的内侧壁上衬有胶体,其对接处设有由胶体过盈对接而形成的环形密封胶圈,该密封胶圈有正向外延唇和反向外延唇。
所述的衬胶筒的材质,可根据所输送的介质的不同而作相应的改变。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
1、耐磨、耐腐蚀性能高。
由于衬胶体的材料可根据输送的介质情况作相应的改变,因此大大提高了衬胶体的耐磨和耐腐蚀性。
2、静态密封性能好
在开闸状态时,两个对接的衬胶法兰的对接面处于过盈配合状态,可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3、动态密封性能佳,且不会出现翻唇现象。
本发明由于在衬胶法兰体的密封面的结构中,采用了予埋结构骨架和套筒式弹簧组,在闸刀抽出对接面时,可使衬胶对接面迅速复位从而达到了动态密封的目的,又由于在衬胶法兰的后端的侧壁上设置了环形护套,从而防止了衬胶法兰体受压后胶体向阀腔内翻唇的现象,同时也防止闸板在关闭时,使受压胶体向一侧堆积。
图1是本发明的衬胶闸刀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衬胶法兰体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即衬胶闸刀阀,包括驱动部分、联体架、工作部分。驱动部分为手动,手动部分包括手柄1、驱动杆2。工作部分包括闸板3、阀体4、一对通过阀体4对接并衬有衬胶筒5和6的衬胶法兰7和8。闸板3的上端与驱动杆2轴接。联体架9与阀体4连接成一整体结构。
为了防止衬胶法兰7和8受压后,胶体向阀腔内出现翻唇现象,同时也防止闸板3在关闭时,闸板3受介子单向压力,使胶体向一侧堆积,在两个对接的衬胶法兰7和8后端的侧壁上,阀体4的腔内,分别设有一筒状结构的护套10和11,两个护套10和11与两个衬胶筒5和6之间形成两个对称的环形夹腔14和15。
为了防止衬胶筒5和6对接端因过盈配合而产生翻唇,在衬胶法兰7和8对接前,将予埋结构骨架16和套筒式复位弹簧组18置入环形夹腔14内,再将予埋结构骨架17和套筒式复位弹簧组19置入环形夹腔15内,两个予埋结构骨架16和17为T字型结构,其内侧壁上衬有胶体,当两个衬胶法兰对接时,其下端面相互对接,形成工字型结构,其对接处设有由胶体过盈对接而形成的环形密封胶圈,该密封胶圈有正向外延唇20和反向外延唇21。其上端端面分别顶压所在的环形夹腔14和15内的套筒式复位弹簧组18和19,两个予埋结构骨架16和17可分别在环形夹腔14和15内左、右移动,使套筒式复位弹簧组18和19压缩或复位。
为了进一步防止介质通过衬胶筒5和6的对接端向外渗漏和提高闸板3在开关过程中的密封性能,在阀体4内充入轻介质物料12,并在阀体4上设有入料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翼翔,未经张翼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01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