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椭圆曲线数控加工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0314.8 | 申请日: | 200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55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邱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Q15/013 | 分类号: | B23Q15/013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闵宪智,周秀梅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 曲线 数控 加工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摆臂式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具体是一种在通用数控设备上或摆臂式机械手运动轨迹中实现的椭圆曲线数控加工成型方法。
在机械制造业中,具有椭圆形外型轮廓的工件是二维工件加工中比较常见也是比较难以加工的,目前椭圆形工件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根据椭圆的形成定理设计专用加工装置进行加工或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数控加工。由于一般数控机床的编程代码只具有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功能,且系统不对用户开放,因此对于椭圆这类非圆形曲线的数控加工大多采用小段直线或小段圆弧去逼近轮廓曲线,控制最大偏离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然后计算出每段直线或圆弧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及圆弧半径,再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加工。由于必须按照允许的精度要求计算各小段直线或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当工件轮廓较长而精度要求很高时,逼近段直线或圆弧必须分得很细,因而计算量大,给编程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这种按逼近曲线或近似画法进行编程的方法从原理上就已存在误差,因而无法加工出高精度的椭圆形工件。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量少、精度高、编程简单、能在通用型数控设备上实现的椭圆曲线数控加工成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装有加工工件的机械传动链的物理轴为真实轴,以存在于控制系统中的机床参数为虚拟轴,设圆A、B都以加工工件的中心为圆心并且该圆心位于真实轴和虚拟轴上,通过圆A在真实轴X方向均匀缩小某一倍数或通过圆B在真实轴Y方向均匀扩大某一倍数形成椭圆曲线;
所述圆A在真实轴X方向均匀缩小某一倍数或圆B在真实轴Y方向均匀扩大某一倍数是基于虚拟轴与实际存在于数控装置上的物理轴之间的比例变换关系:或其中:b>a>0
具体为:在具有半阅环位置伺服系统结构的数控机床上进行椭圆曲线的数控加工时,利用半闭环位置伺服系统将机床本身的机械传动链排除在位置闭环之外,伺服系统的电气控制部分和执行机械相对独立这一特点,首先以机床参数形式构造一存在于控制系统参数中的虚拟轴;然后通过虚拟轴与实际存在于数控装置上的物理轴之间的比例变换关系,编写圆形曲线的数控加工代码,实现两个轴上的圆A在真实轴X方向均匀缩小某一倍数或圆B在真实轴Y方向均匀扩大某一倍数,从而精确形成椭圆曲线。
所述圆形曲线可以为以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也可以为以椭圆短轴为直径的圆;所述虚拟轴以机床参数形式存在于数控系统中,与其对应的真实轴存在与机床本身的机械传动链中。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从原理上避免了各种逼近方法编程所造成的加工误差,具有计算量小,编程简单,精度高等特点;
2.应用范围广。本发明除适用于半闭环位置伺服系统结构的数控机床,也适用于以步进电机作为执行部件的开环位置伺服系统型数控系统;除数控加工外,还可以应用于摆臂式机械手的运动学控制中,实现平直的水平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中圆A1为Y向进给轴与构造的X向虚拟轴的圆形插补运动轨迹,其直径为椭圆曲线2的长轴,椭圆曲线2为待形成的椭圆形加工曲线,圆B3为X向进给轴(即:进给轴)与构造的Y向虚拟轴的圆形插补运动轨迹,其直径为椭圆曲线2的短轴,X向进给轴由伺服电机A4驱动,Y向进给轴由伺服电机B6驱动,设5为机床数控系统,7为Y向进给轴丝杠,8为X向进给轴丝杠,9为工件坐标系XOY。
待加工工件的外形轮廓曲线如图1中椭圆曲线2所示,方程表示如下:(ba>0) (1)令y′=y则(1)式变为:
x′2+y′2=b2 (2)令x″=x,则(1)式变为:
x″2 +y″2=a2 (3)
式(1)到式(2)的变换表明:圆A1在x轴方向上均匀压缩b/a倍成为椭圆曲线2;式(1)到式(3)的变换表明:圆B3在y轴方向上均匀扩大b/a倍成为椭圆曲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0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准球面型”微型气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介层窗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