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别嘌醇的药用新用途无效
申请号: | 00112398.X | 申请日: | 200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282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07 |
发明(设计)人: | 叶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镐 |
主分类号: | A61K31/519 | 分类号: | A61K31/519;A61P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奚幼坚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别嘌醇 药用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将抗痛风用药别嘌醇(Allopurinol)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新用途。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约有一亿多人口为HBsAg阳性携带者。目前主要用于抗HBV的药有α-干扰素、拉米夫定等。α-干扰素是一组宿主蛋白,有抗病毒作用,控制HBV有效率为30-40%,但注射时间较长,患者难以接受,且用药后有流感样症候以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药,能促进HBeAg的血清转换,抑制HBV复制,治疗乙型肝炎效果不错,但其单位价格较高,每天服一片19.50元,且用药周期较长,需3-12个月后,“两对半”检查才有转阴指标。
针对上述药物治疗乙肝存在的不足,申请人经过多年潜心和临床实践,找到了一种价格便宜,治疗乙肝效果可靠且无明显副作用的药--别嘌醇,这种药根据药典,其主要用于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临床用于痛风及痛风性肾病。
本发明将临床用于抗痛风药别嘌醇,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别嘌醇治疗乙形肝炎的用药方式为以下之一:a.别嘌醇的常规用量;b.别嘌醇加中药苦参碱;c.别嘌醇加拉米夫定;d.别嘌醇加α-干扰素;e.别嘌醇加维生素B4。a,为别嘌醇片剂常规量口服;b,为别嘌醇片剂常规量加中药苦参碱常规量口服或别嘌醇片剂常规量加苦参碱的提取博尔康力常规量注射或将别嘌醇与苦参碱按常规工艺制成新的片剂或注射液;c,为别嘌醇片剂常规量加拉米夫定常规量的一半口服或别嘌醇加拉米夫定按常规工艺制成新的片剂口服;d,为别嘌醇片剂常规量口服加α-干扰素常规量注射或别嘌醇与α-干扰素制成新的注射液;e为别嘌醇片剂常规量口服加维生素B4常规量口服或别嘌醇与维生素B4制成新的片剂或注射液。
下面就别嘌醇治疗乙肝的药用机理并结合临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HBV为双链不对称环形结构的DNA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嘌呤核苷酸、部分酶类及细胞因子,需依赖宿主细胞供应。因此,HBV复制增殖的过程,也是扰乱细胞代谢及嘌呤代谢紊乱的致病过程。别嘌醇虽然是抗痛风药,用于治疗痛风及痛风性肾病,但别嘌醇是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氧化后的奥苷嘌呤是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二者能纠正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抑制嘌呤氧化酶类,阻碍HBV从头合成的复制环节。次黄嘌呤虽然不是核酸分子的组成成分,但它是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腺嘌呤和鸟嘌呤的前体,推导生成异腺嘌呤或异鸟嘌呤等异构稀有碱基,其结构与嘌呤碱基很接近,仅在7、8两位碳氮位置调换,结果形成交叉对嘌呤碱基的调节,平衡嘌呤碱基因信号干扰而致复制紊乱,在HBVDNA转录RNA的前基因组时,由于逆转录合成负链DNA,最后经跳跃合成正链,整个复制过程以U代T,步骤较多较繁,这些异构稀有碱基可以阻止、竞争,或以假乱真等方式插入HBVRNA或DNA链中,使复制中止或复制出无表达作用的HBVDNA。
一、HBV的病原学诊断(根据1995年5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
1.HBV感染的诊断
A.血清HBsAg阳性,B.血清HBVDNA阳性,或HBVDNA聚合酶阳性,或HBeAg阳性,C.血清抗HBClgM阳性,D.肝内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
2.HBsAg携带者的诊断
A.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且无临床症状和体征,B.血清中HBsAg持续阳性半年以上,但肝功能正常,C.肝治检组织正常或大致正常。
3.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且有现症HBV感染的一种以上阳性标志,即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特异性检验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可以确诊。
三、HBV特异性诊断及临床意义: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由多肽组成,不具有传染性,但由于完整的Dane颗粒也具有HBsAg组成的脂蛋白外壳,故HBsAg是HBs感染的指标之一。
2.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是HBsAg多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对HBV的保护性抗体,能中和体液中的HBV。
3.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核心抗原(HBCAg)又称核心颗粒,由C基因编码产生,核心蛋白多肽链CP(9)含183个氨基酸,HBCAg阳性,表示有Dane颗粒存在,有传染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镐,未经叶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23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