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藻碘营养食盐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14416.2 申请日: 2000-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90463C 公开(公告)日: 2002-09-11
发明(设计)人: 陈书勤;苏锡晓 申请(专利权)人: 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1/237 分类号: A23L1/237;A23L1/304
代理公司: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来光业
地址: 536000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海藻 营养 食盐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盐,特别是添加有机碘及一些营养元素成份的保健食盐及其生产方法。

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人们除做好保健身体和提高医疗水平外,正在努力从食品中摄取多种营养成份及微量元素,而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无机盐在日常的食物中含量不高,需要额外补充,所以人们开始想到从食盐中添加一部分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锰、铜等,以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如中国专利CN1212849A公开了一种多元素强化营养盐,这种强化营养盐含有碘、钙、锌、硒、铁元素,但这份专利文献只给出具体元素含量,没有给出具体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普通技术人员无法实施,公众也不知道这些微量元素如何加到食盐中;另一份中国专利CN1130994A公开了一种含硒、钾、钙、碘食用保健盐,这种保健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碳酸钙、亚硒酸钠或硒酸钠,这些无机盐有的不易溶于水,如碳酸钙,有的易分解升华,如碘酸钾,有的不稳定,不易被人体吸收。

食盐是这样对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对食盐的化学成份及生产过程要求十分严格,我国于1985年制订了食用盐的国家标准,1992年又进行了修订,GB5461-92对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及普通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作出了具体规定,1994年还规定了碘含量范围;国家轻工部也于1996年制定了QB2238-96年强化营养盐中的氯化钠含量、粒度、不溶物、水溶物、水份等,也分别提出了锌强化营养盐,硒强化营养盐、铁强化营养盐、钙强化营养盐,核黄素强化营养盐中的锌、铁、硒、钙等含量,使各食盐生产厂有了统一的、安全的,对人们健康有益的产品标准,解决了长期以来食盐生产不统一,甚至有人生产和销售有害食盐的行为。

根据现有强化营养盐生产的公开文献报道及我国各地一些生产厂家情况通报,人们对钙、铁、锌、硒、铜、锰等微量元素大多采取了用有机金属盐取代无机盐,如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铁、葡萄糖酸锌、氨基酸钙、氨基酸锌等物质,这样吸收更为完全,但盐的化学成份较复杂,如海盐中除含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外,也含有其它无机、有机化合物,岩盐中也可能存在硫酸盐等,当生产厂将含钙、锌、铁、硒等物质加到盐内时,可能会产生沉淀或其它化学变化,使有用的微量元素不能被人体所吸收,而且目前许多生产强化营养盐的厂家加入微量元素的做法只是将粉状的物质与精盐简单混合,达不到均匀混合的目的,实际起的效果并不好。

从食盐加碘的情况看,众所周知碘是人体身体的重要元素以及缺碘造成对人体发育,智力增长严重影响的原因,因家标准已规定食盐中加碘要求出厂食盐含碘≥40mg/kg,销售食盐含碘≥30mg/kg,用户要求含碘≥20mg/kg,但目前厂家加碘均用无机碘如碘化钾或碘酸钾,由于无机碘不稳定,遇热易挥发,遇湿易潮解,遇还原剂极易还原游离出碘升华逃逸,另外,无机碘属无机化合物,不易被人体吸收,无法在机体内贮存,服用过量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加上目前厂家加碘的方法是以固体形式简单混入食盐中,混合很难均匀、难免会出现有些食盐碘含量不够,有的超标,不能保证食盐中准确的含碘量。再从日常生活中看,人们烹调食品一般都在高温下进行,特别是中国菜,人们大多采用高温爆炒或煎、炸食物,加入无机碘盐时会随着烹调过程大量散失使失去或减少补碘效果,因而如何补碘,补什么碘已成为许多盐业加工厂及科研单位重视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营养全面,生产方法简单,微量元素不易分解或变化、易被人体吸收,尤其是采用有机碘的多元素营养食盐及这种食盐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营养食盐包括从海盐或岩盐中制得的精盐(主要含NaCl),以及按国家标准加入的钾、钙、锌、铜、镁、硒等微量元素,还加入海藻碘晶和稳定剂,这种营养盐的成份和重量含量如下:

精盐60-97%,海藻碘晶0.5-2%,钾0.5-12%,钙0.05-0.5%,锌0.01-0.014%,硒0.003-0.0025%,镁0.1-0.5%,铜0.0001-0.0002%,铁0.006-0.12%,稳定剂0.001-0.0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44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