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14928.8 | 申请日: | 200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14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葛世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世潮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9G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屏幕 有源 显示装置 | ||
1、一种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板(12),其内表面上至少有一个第一电极(14);一个第二基板(13),其内表面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5),在电极(14)和电极(15)之间至少有一层显示材料(16),电极(14、15)和显示材料(16)构成至少二个显示象点(25);至少有一个半导体芯片(19)通过第二基板(13)上的通孔被直接安装在象点之间,并与各电极电连接;来自显示系统控制电路的电信号经芯片(19)去控制各象点(25)以显示图文和图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9)是用各向异性导电胶或膜(21)安装在由电极和显示材料构成的显示象点之间,并与各电极电连接,所述的显示材料(16)可以是自发光材料,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发光膜(OLP)和电致发光(EL);也可以是被动式显示材料,如液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9)可以是至少一个晶体管或复杂的集成电路,一个芯片(19)与电极直接电连接并至少控制一个象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19)的形状可为长方形,所述第二基板上的通孔(20)的形状与芯片(19)相近,以方便芯片进入通孔并使芯片的电接点与电极接点对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4、15)为氧化铟锡、铝膜、Cr/Cu/Cr、MgAg薄膜、银浆层或其他导电材料制成并分别被设置在两基板的内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基板(12、13)为玻璃、陶瓷或塑料,二个基板中至少一个是透明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基板(12、13)至少一个是塑料基板,它可以是硬的或软的,其材料可为聚脂、聚碳酸脂、PMMA、PES、有机玻璃。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电极和显示材料构成的显示象点(25),可排列成X-Y矩阵形,以构成矩阵显示器;也可以由红、蓝、绿三个象点组成一个象素构成全彩色矩阵显示器;也可以由一些单色或多色的字符,图形组合成混合式显示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象点和象素的形状为“十”字形,使各象点和象素之间有较大的空间用以安装所述的芯片。
10、一种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板(12),其内表面上至少有二个第一电极(14);一个第二基板(13),其内表面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15),在电极(14)和电极(15)之间至少有一层液晶层(28)作为显示材料,电极(14、15)和液晶(28)构成至少二个显示象点(25);至少有一个半导体芯片通过第二基板(13)上的通孔(20)被直接安装在第一基板内表面上各象点之间,并与各电极电连接;来自显示系统控制电路的电信号经芯片(19)去控制各象点(25)以显示图文和图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9)是用各向异性导电胶或膜(21)或金属丝焊接或用焊锡、导电胶安装在由电极和显示材料构成的显示象点之间,并与各电极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9)可以是至少一个晶体管或复杂的集成电路,一个芯片(19)至少控制一个象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9)与电极直接电连接,其内的每一个有源元件可驱动多个象点,以减少显示装置所需要的芯片数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大屏幕有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14、15)为氧化铟锡、铝膜、Cr/Cu/Cr、MgAg薄膜、银浆层或其他导电材料制成并分别被设置在两基板的内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世潮,未经葛世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49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