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铁热分析样杯的激冷金属材料及其加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5076.6 | 申请日: | 200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67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7 |
发明(设计)人: | 孙业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06 | 分类号: | G01N25/06;G01N3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 |
地址: | 20003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铁 分析 金属材料 及其 加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激冷金属材料及其加入方法,特别是一种铸铁热分析样杯的激冷金属材料及其加入方法。属于铸铁熔炼技术类领域。
现有技术中除了国外热分析样杯的商业性广告之外,关于铸铁热分析样杯的制造技术和激冷金属材料的新技术,以及Te能够被试样均衡吸收的加入方法,还属于技术秘密。国外样杯在使用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不同样杯间Te元素的加入量平均有5%的误差。
2、国外Te涂料由Te和SiO2、FeO、Al2O3、CaO、MgO等组元构成。这些氧化物组元不仅增加了界面反应的可能性,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热分析试样对Te元素的均衡定量吸收。试样吸收过多Te量,引起共晶平台E水平夹角增大,过少则导致u.C≠0。这将导致热分析系统对冷却曲线上共晶温度的检测误差。实验结果表明,2.8℃的共晶温度误差,对应0.15%硅含量的检测误差。因此,Te的定量加入方法对热分析精度来说很重要。
日本3E热分析仪表的调试及圆样杯的研制,南京汽车制造厂铸造厂,1983,7,对此提出了研究报告:
(1)以检验试样是否白口化为依据研制了一种Te涂料。这种涂料无论从成分还是从性能上来说,与国外样杯上使用Te涂料来比,技术含量相距甚远。
(2)以自制样杯为传感器,借助3E热分析仪表的冷却曲线回归出了一列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不一定就是固化在进口3E仪表中的分析模型,也无法用这些模型对仪表中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改。因此,也就无法替代进口样杯。
由于国内对样杯的多项技术特别是Te涂料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对铸铁热分析样杯的技术指标没有定论,没有定型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以获取规范化冷却曲线为目标,提供一种铸铁热分析样杯用的激冷金属材料及其加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如下:
规范化的冷却曲线是指试样在凝固过程中的各相变点清晰可见、并且可以在冷却曲线上被准确扑捉的冷却曲线,并且有效凝固时间S最短,具体地说,对于检测化学成分的样杯,要求初晶转变L段起讫点清晰且尽可能呈水平,共晶转变E段水平,即再辉度u.C=0且共晶反应起讫点可识别。对于检测力学性能的样杯,要求共晶段E、LE、LC以及u.C等能够反映试样凝固的形核特征;在有效凝固时间S内,冷却曲线连续平滑无异常突变。在Te涂料中含有SiO2、FeO、Al2O3、CaO、MgO等组元。这些组元对Te的吸收率和冷却曲线的规范化无益。激冷金属材料采用了Te、Al、Zn三个金属组元。Al能克服铁水中氧的不良影响,使冷却曲线上的L段水平化。但Al是促进石墨化元素,过量的铝容易引起石墨析出,使再辉度u.C≠0。Zn产生燃烧有助于脱氧,它不仅有利于Te作用的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克服Al的不利方面。经反复试验和实测,激冷金属材料的成分配比:Te:70~90%,Zn:5~15%,Al:5~15%。
激冷金属材料的加入方法可参照以下比例:对210克试样量的样杯而言,每只样杯中加入量为:Te:0.68克,Zn:0.07克,Al:0.07克,合计:0.82克。
以下进一步结合激冷金属材料的成分配比提供三个实施例:
实施例1 Te:70%,Zn:15%,Al:15%的激冷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环形压片
效果:Al和Zn量过高,可使L平台的水平夹角小于10度,对TL值的扑捉精度进一步提高,误差可达到≤3℃。对试样量而言,Te量过少,使u.C≠0,引起对TE值检测误差大于4℃。通过补偿可以保证对成分的分析精度。
实施例2 Te:82.93%,Zn:8.53%,Al:8.54%制成环形压片
效果:Te、Al和Zn综合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冷却曲线上特征值的可检测性最好,可以稳定地达到对试样化学成分的检测精度。
实施例3 Te:90%,Zn:5%,Al:5%制成环形压片
效果:Al和Zn量过低,L平台的水平夹角大于28度,对TL值的扑捉失败率已有所提高。对试样量而言,Te量过多,虽然可使u.C≠0,但却使共晶平台E段的水平夹角增大,引起对TE值的检测误差量达4.7℃,通过补偿也可以保证对成分分析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5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芩暴红止咳糖浆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单相电机电磁启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