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内酯针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5134.7 | 申请日: | 200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15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良;殷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K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内酯 针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药物的制剂,更具体地说涉及制备银杏内酯针剂的技术。
银杏叶提取物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多,它的生产工艺、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均比较成熟,市场产品也较多,例如国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制成功的银杏叶提取物胶囊、片剂在临床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诸如冠心病、心绞痛和脑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眩晕、焦虑、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临床结果较为满意,德国Schwabe公司和法国EPSEN公司对银杏叶提取物用于防治老年性痴呆症在美国临床试验也获得成功,该药副作用极小,因此市场前景较好,银杏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生物活性物质银杏内酯A和B,它是一类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而且这些成份目前仅发现存在于银杏一种植物中,由于该成份结构复杂,目前也没有可能用有机合成方法生产。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哺乳动物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主要与过敏、溃疡、哮喘、血栓形成、某些炎症、脏器移植的异体排斥,冠心病人由于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等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有可能用于上述疾病的防治。由于银杏内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故国内外科学家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包括从EGb中分离提纯获得银杏内酯,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研究,国外目前尚无正式产品,临床试验曾经使用的剂型主要是片剂,也有采用吸入剂型,银杏内酯B也有采用针剂进行临床试验。
但对银杏内酯的剂型目前报导很少,由于银杏内酯本身很难溶于水,因此目前采用针剂作为给药途径尚未见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为鉴于中国传统医学银杏的主要作用为益心润肺,用于治疗咳嗽和心血管疾病并与近代医药学PAF拮抗作用相吻合,考虑从治疗冠心病着手,以注射剂的形式直接进入血液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并克服因银杏内酯难溶于水对针剂制备带来的困难。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先制成易溶于水的银杏内酯进一步制成针剂。
银杏混合内酯A、B结构式如下: 内酯A 内酯B
按比例计算出所需的碱,利用银杏内酯结构中的部分内酯环开环成盐的形式,使其能溶于水中,经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小体积,加入适量的丙酮析出白色微细结晶,结晶过滤干燥得银杏内酯的钠盐溶于注射用水中,过滤,灌封灭菌制得银杏内酯针剂。
本发明通过下列步骤实现: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
以银杏混合内酯的原料计算出与碱成盐的克分子数,配制成含有银杏内酯的稀碱溶液,充分搅拌,使银杏混合内酯全部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加入丙酮50毫升,析出白色粉末,过滤、干燥得银杏混合内酯盐、得率基本定量,取上述干粉,加入注射用水,使其溶解,按注射剂要求过滤,灌封灭菌,待用。
本发明优点为由于银杏内酯难溶于水,对制备成水针剂带来一定难度,采用银杏内酯结构中可利用的内酯部分使其成盐的形式而使银杏内酯溶解于水中从而达到制成针剂的目的。
产品水溶性好,银杏混合内酯盐可不加任何其他助溶剂,单独制成粉针剂,可以用注射用水溶解制成水针剂。
实施例:
银杏混合内酯原料药11.0克(25 nmol,分子量按银杏内酯BM=424及三个内酯基团计算为75毫克当量),加入2.0克NaOH配成的溶液(50 nmol,按分子量40计算相当于50毫克当量)100ml,充分搅拌使其溶解。滤除不溶物,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加丙酮50ml即析出白色粉末。过滤、干燥,得率基本定量(得近13克)。
取上述干粉13克(银杏内酯所成的水溶性钠盐,相当于25 nmol)加注射用水260ml溶解。按注射剂要求过滤、灌封(每支2ml)和灭菌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5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