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L-精氨酸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5406.0 | 申请日: | 2000-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27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严庆惠;严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庆惠 |
主分类号: | A61K31/198 | 分类号: | A61K31/198;A61P9/10;A61P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医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06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脑血管 疾病 精氨酸 口服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脑疾病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血粘度增高患者的L-精氨酸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精氨酸注射液用于治疗肝昏迷忌钠患者。精氨酸口服液尚未正式生产。有关精氨酸口服液的文献报导有:1、《口服L-精氨酸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见《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2):819-822;2、“Effec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high-dose nitric oxide donor L-arginine in men with organic erectiledysfunction”BJU-Int.1999 Feb;83(3):269-73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血粘度增高患者的L-精氨酸口服液。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血粘度增高患者的L-精氨酸口服液是由每毫升含L-精氨酸0.1-1.0g和药用辅料组成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L-精氨酸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L-精氨酸口服液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按每毫升含L-精氨酸0.1-1.0g和药用辅料0.1-1.0g的比例,加无菌蒸馏水于40-60℃溶解,按常规方法制得口服液。
本发明所述的药用辅料为常用的增量剂、矫味剂、防腐剂等。
本发明的L-精氨酸口服液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血粘度增高患者的临床剂量为每日15-20g L-精氨酸,最佳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5g L-精氨酸。
本发明的L-精氨酸口服液在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临床治疗效果如下:
一、患者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研究时间从1999年2月开始,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静安老年医院住院的心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病为脑梗塞,经脑CT检查证实。心血管病为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方法》(1979)中标准;高心病诊断均符合WHO专家委员会在1978年通过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伴左心室扩大或肥大的体症、X线及心电图改变。对以上心脑血管病患者,来院(包括急诊室)后,当天未曾进食者即予静脉抽血,已进食者次日晨空腹抽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检查,采血前未用溶栓药。结果,出现血粘(滞)度增高【指全血粘度(低及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及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增高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减低中出现一或一项以上者】的60例。对服用阿斯匹林达一月以上但经检测上述指标仍异常者也包括在内。
(二)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2),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72.95±9.8岁(范围50~87);诊断为冠心病6例,脑梗塞22例:其中合并高心和(或)冠心病者7例;高冠心及高心各2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75.58±8.89岁(范围58~85);诊断为冠心4例,高冠心8例,高心4例,脑梗塞12例:其中合并高心和冠心病2例。
研究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每日加服L精氨酸口服液,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5g L-精氨酸,必要时与胃舒宁1片同服,连续10天后复查上述参数。服L-精氨酸口服液期间不加用硝酸盐类药(检测前已用硝酸盐类者例外),以免影响血清NO检测结果。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暂缓用L-精氨酸口服液,仅在恢复期应用;对心功能III~IV级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酸中毒患者不用L-精氨酸口服液。对照组继续原来治疗,不加服L-精氨酸口服液,10天后复查上述参数。二组患者在观察期间不用能影响血流变、血脂及自由基代谢方面药物及治疗,其生活方式及饮食等相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庆惠,未经严庆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5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油炸调味酱的方法
- 下一篇:制备氢和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