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伸定向的有发泡层的高强度复合塑料管在审
申请号: | 00116177.6 | 申请日: | 2000-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295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16 |
发明(设计)人: | 甘国工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国工 |
主分类号: | F16L9/12 | 分类号: | F16L9/12;B32B1/08;B29C55/2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定向 发泡 强度 复合 塑料管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靠聚合物的高分子拉伸定向来增加强度的有发泡层的高强度复合塑料管。
各种材料的塑料管,包括共挤法生产的复合管在工程中应用已相当普遍,为了满足工程和压力等级的不同需要,除了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管材壁厚来满足外,还大量采用了用不同类别的材料复合而成新型结构材料的方法来供应市场,比如钢和塑料复合、玻璃纤维和树脂的复合等等。利用聚合物的高分子拉伸定向来增加强度是塑料特别是结晶形塑料最有优势的技术特性,可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对于管材来讲最明显的就是节约了管壁厚,但大家知道,随着管壁的减薄,塑料管材的保温性能和外承压能力大幅度降低。
鉴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既能节约原料,又能保持或增加管材的保温性能、内外承压能力及刚性的拉伸定向的有发泡层的高强度复合塑料管。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复合塑料管的管壁中有至少一层发泡塑料层和至少一层经过径向和轴向双向拉伸定向的塑料层或经过径向单向拉伸定向的塑料层或径向强度高于轴向强度的塑料层。
上述的管壁中至少有一层未经拉伸定向的塑料层。
上述的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经过轴向拉伸定向的塑料层。
上述的管壁中塑料层可以是不同种类高分子聚合物。
上述的管壁中至少有一层无机填料的塑料层。
上述的管壁中至少一层发泡塑料层中有无机填料。
上述的管壁中有至少一层发泡塑料层位于管壁的外层且发泡层的最外层有质密层。
上述的管壁中各塑料层之间有粘接剂层。
上述的管壁中各塑料层之间是熔融连接,也可采用其它方法复合。
上述的复合塑料管可以压扁成筒形带且成盘卷绕,携带、使用方便。
本发明复合塑料管中有至少一层发泡塑料层和至少一层经过径向和轴向双向拉伸定向的塑料层或经过径向单向拉伸的塑料层或径向强度高于纬向强度的塑料层,故与一般挤出法生产的塑料管或复合管相比,除节约原材料外还能增加塑料管材的保温性能和更高的内外承压能力及刚性和综合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图。
图6为图5卷绕示意图。
实施例1:
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图。管壁1中有经过径向和轴向双向拉伸定向的(或经过径向拉伸定向或径向强度高于轴向强度的)耐温中密度聚乙烯塑料层2,包覆于塑料层2外周的与塑料层2熔融复合的耐温的中密度聚乙烯发泡塑料层3,塑料层3表面为发泡层的质密层4。
实施例2:
图2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管壁5中有经过径向和轴向双向拉伸定向的塑料层6,包覆于塑料层6外周的与塑料层6熔融复合成一体的未经拉伸的塑料层7,包覆于塑料层7外周的与其熔融复合的发泡塑料层8,塑料层8外层为发泡层的质密层9。各塑料层均采用聚丙烯塑料,可以是均聚聚丙烯(PPH-H),可以是嵌段共聚聚丙烯(PP-C),也可以是无规共聚聚丙烯(PP-R)。
实施例3:
图3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图。管壁10中的经过径向单向拉伸定向的塑料层11外周通过粘接剂层12复合有经过轴向单向拉伸定向的塑料层13,包覆于塑料层13外周的发泡塑料层14与塑料层13熔融复合成一体。发泡塑料层14外周为质密层15。发泡塑料层14中有含20~30%(重量)的无机填料,如玻璃纤维。各塑料层采用的是耐温的中密度聚乙烯塑料。
实施例4:
图4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图。管壁16中经过径向和轴向双向拉伸定向的(或经过径向单向拉伸定向或径向强度高于轴向强度的)聚丙烯塑料层17的外周熔融复合有用玻璃纤维填充增强的聚丙烯塑料层18。塑料层18外周熔融复合有聚丙烯发泡塑料层19。塑料层19的外周为其质密层20。
实施例5:
图5、图6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5图。压扁成筒形带的复合塑料管管壁21中的采用尼龙66(也可是尼龙6)制成的双向拉伸定向塑料层22的外周通过粘接剂层23复合有聚乙烯发泡塑料层24。发泡塑料层24外周为发泡塑料层的质密层25。本实施例的塑料管可如图6所示成盘式卷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国工,未经甘国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6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像片防伪保管箱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补骨脂滴鼻液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