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0117009.0 | 申请日: | 200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33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恺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恺瑞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8;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庭 自来 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自来水终端净化处理系统,具体说是一种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该家庭自来水处理系统包括三循环洗澡水净化单元和饮用水深度净化器两部份组成。
受环境和技术制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管道自来水质量存在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差距表现为:一是感管指标较差,浊度高,嗅味大;二是有机污染物及余氯含量较高;三是出水压力普遍偏低。上述国情,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净化商品的最大市场。
迄今为止,我国市场上用于消费者日常使用的水净化商品仅限于饮用范畴。包括各类净水器、逆渗透纯水机、桶装饮用水和管道纯净水。其中净水器和纯水机用于家庭或小型团体自行制作净化水,由于自来水进水质量不高,无论国产还是进口机型,都面临必须频繁更换滤芯的难题,使用成本高,使用不方便,因而市场日渐萎缩。相比之下,桶装饮用水无需用户一次性投资,使用方便,几年时间里迅速走红我国大江南北。“家中有水买水喝,百步必有卖水店”这是当今世界我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其实,桶装饮用水本是舶来品,制作纯水的逆渗透技术最早由美国人发明,与桶装水配套使用的饮水机上的聪明座由德国人发明,然而时至今日,桶装水在欧美国家也仅限办公楼之类的公共场所使用。家庭饮水直接使用自来水,或者安装一台净水装置。道理很简单新米做饭最香,新鲜蔬菜营养最好,同样,新鲜水的亲合力最强,最利人体新陈代谢。而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可以说是饮用水的唯一功能。近年来,上海、深圳等地试点在新建居民小区安装管道纯水,铺设双供水管道导致固定投资增加的问题暂不考虑,专家指出漫长的纯水输送管路极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又难以消毒处理的难题才是管道纯水的最大隐患。
让我们再讨论有关洗澡水的净化。
水中有害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饮用、呼吸、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洗澡、洗发,尤其是热水浴时,这些有害有毒物质则是经由呼吸和皮肤侵入人体。
管道自来水中的有害有毒物质有两条来源,一条来源于原水中的污染及传输管路的二次污染,另一条则来源于自来水厂加氯消毒后的附产物。加氯消毒是当今世界上所有自来水厂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序,目的是用氯杀灭原水中的病菌和病毒,防止在自来水传输过程中继续繁衍。这对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杜绝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氯气消毒的负效应是水中余氯与有机物结合,生成三氯甲烷、三氯乙烯等有毒致突变物质。美国著名水化学家Martin博士在“健康的水与长寿”一书中指出“管道自来水的氯化对您的健康而言,假若不说是致命的,起码也是危险的。”法国市政环境研究所所长T-Mayo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从饮用水中已经发现的致癌物质看,它们都是水氯化的直接结果。”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加氯消毒后的附产物对健康的影响洗澡比饮用更为严重。美国“新科学”1986年9月18日的文章说:“长时间热水浴,对健康有害。淋浴或在小浴室洗澡,人体大面积曝露在水中有毒化学物之中,此时人体从弥漫在浴室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摄入量是饮水时的6~100倍。”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知识台历祝您健康版1月13日背页详细指出“据英国水化学教授安德尔曼在研究室实验测定:在淋浴中,有50%的三氯甲烷和30%的三氯乙烯变成蒸汽。盆浴时,这两种物质也分别有40%和25%变成蒸汽。同时还发现,淋浴时间越长,水温越高,空气中蒸发的有毒化学物质便越多。淋浴10分钟后,浴室内有毒气体的浓度要比淋浴5分钟的浓度高4倍。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受到水中有毒物质三氯乙烯和三氯甲烷影响的程度远比饮水时大得多。高温淋浴时,有毒化学物质可以从热水中充分挥发出来,并由于此时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大大加快,这些有毒物质极易被人体大量吸收。”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自来水中的余氯是产生有毒致突变物质的根源,最大限度去除余氯必然成为洗澡用自来水净化的主要任务。活性碳具有吸附余氯和有机物的双重功能。然而活性碳在高氯水中消耗很快,使用寿命极其有限,采用活性碳处理用量浩大的洗澡水,在经济上及用户可操作性上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洗澡水净化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恺瑞,未经陈恺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7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