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土保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17460.6 | 申请日: | 200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45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关伟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伟伯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土保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土保持方法,属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水土流失多是因为降雨在地表长距离流趟之后,方流到江河湖海或水库里,因此表土会被雨水冲刷带走,现有的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通常是在地面上、特别是在坡形地面上修建水平沟或鱼鳞坑拦蓄降雨,令降水能较长时间留在表土,避免富含营养的表土被雨水冲刷流失,由于这些方法对地表的破坏较大,在保水的同时,蒸发也相应增大,而且降雨仍须在地表进行长距离流动,因此水土保持的效果并不理想,如遇大暴雨,水平沟和鱼鳞坑可能被冲毁,这时不仅不能收其利、反受其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基本不破坏表土植被的前提下,让雨水不需流经或只流经很短的距离即能在地表储蓄并渗透进地下,起到防洪、蓄水的作用,达到有效地保持水土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是:在地表上按一定的间隔范围内、开挖众多的微型水库,也即圆柱型孔,所述的间隔、孔的直径、深度,以所处地点的降雨量的情况,按设计频率的一次性降雨量减去同期的表土渗透吸收量的计算量等于微型水库的总库容来决定,并且,各微形水库的直径、深度、具体的间距可视地形地质布置,即单个微形水库的容积依其汇水面积来确定。
在上述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作进一步的完善:1)当孔壁土水稳性差和孔经较大时,对孔壁作加固处理,其方法可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防护加固处理,在作防护加固时在孔壁上要设置足够的渗孔,令微型水库里的水按计划的速度渗入土中;2)在有人畜活动的地方,微型水库的孔口加盖,盖上有小孔进水。
在采取了上述技术措施后,当下雨时,雨水在地表上不需流动或只流经极短的距离即能流进散布地表的微型水库储蓄起来并渗入土中,起到防洪、水土保持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不破坏表土植被,达到有效地保持水土的目的;特别适和于表土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又易发生的干旱地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洪作用;另外,还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果园、经济林木的灌溉和施肥。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微型水库的剖面图;
图2为带有护壁和渗透孔微型水库的剖面图;
图3为带有盖的微型水库剖面图;
从图1中可看到,本发明为在地表上以一定的间隔范围内开挖微型水库,也即圆柱型孔8,所述的间隔1、孔的直径2、深度3以所处地点的降雨量的情况,按设计频率的一次性降雨量减去同期的表土渗透吸收量的计算量等于微型水库的总库容来决定,特别是孔径较大时,微型水库的深度依设计而定,为方便人工维护清理,(机械清理除外)宜控制在1.5米以内,当孔径较大时,可适当加大。
从图2和图3中可看到,当孔壁土水稳性差和孔径较大时,可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防护加固处理,即孔壁上有防护层4,在作防护加固时防护层4上设置有足够的渗孔5,令微型水库里的水按计划的速度渗入土中;在有人畜活动的地方,可在微型水库的孔口加盖6,盖6上有小孔7进水。
圆柱型孔洞可以动力机械或人力机械,用冲击或回旋方式干法成孔,在保证设计蓄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宜采用小直径,以提高孔壁稳定性和降低成孔成本,同时还可减小对天然地表的破坏;当土质水稳性较好时,微型水库的孔壁不会产生塌孔,孔壁可不作加固处理,直接在地表开挖的方法;当孔壁土水稳性差和孔经较大时,对孔壁作加固处理,如图2所示,其方法可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防护加固处理,在作防护加固时在孔壁上要设置足够的渗孔,令微型水库里的水按计划的速度渗入土中;图3所示为在有人畜活动的地方,微型水库的孔口加盖,盖上有小孔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伟伯,未经关伟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7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