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酮固体分散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19431.3 申请日: 2000-07-11
公开(公告)号: CN1277840A 公开(公告)日: 2000-12-27
发明(设计)人: 储茂泉;古宏晨;刘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维来现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14 分类号: A61K9/14;A61K9/22;A61K31/34
代理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罗大忱,于川
地址: 20023***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丹参 固体 分散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中草药有效成分缓释制剂,尤其涉及丹参酮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丹参酮为中草药丹参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在心血管方面,丹参总脂溶性成分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和具有心肌钙通阻滞剂的作用;在抗菌消炎方面,丹参酮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抗肿瘤方面,丹参酮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杀伤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剂。

然而,丹参酮为难溶性药物。将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给大鼠灌胃的实验表明,该药在体内吸收效果差。将丹参酮I、丹参酮IIA分别给动物连续给药一个月,结果仍未见疗效。而将丹参酮IIA磺化,使其成为水溶性产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后,经动物耐缺氧试验,结果显示有效,并通过108例冠心病疗效观察发现丹参酮II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胸闷的症状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缺血性心电图,且毒性小,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丹参酮IIA磺酸钠是丹参酮IIA在醋酐存在下,用浓硫酸磺化、盐析,用甲醇结晶而得。浓硫酸和甲醇对人体均有害,其中甲醇为有毒药品。此外,丹参酮为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除去甲醇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丹参酮的降解。

因此,将丹参酮制备成固体分散物以使其同时具有速效和缓释作用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是人们所十分期盼的。固体分散技术是由Sekiguchi等首先提出的,主要是用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熔融法、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等。近年来,该项技术已开始应用于缓释制剂的研究。水溶性药物及难溶性药物均可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缓释固体分散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用固体分散技术开发缓释产品,尤为一种值得研究的新途径。目前,对于将丹参酮制备成固体分散物尚未有这一方面的专利和文献报道。此外,以水溶性材料PVC与水不溶性材料EC为联合载体以制备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物亦极少有文献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速效和缓释作用的丹参酮固体分散物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低粘度的乙基纤维素为联合载体,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物。使丹参酮以无定型态(包括单个分子和分子簇团等状态)高度分散于联合载体中。乙基纤维素作为不溶性网状骨架材料,起阻止高能态的丹参酮快速释放的作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水溶性材料,起提高丹参酮和EC对水的润湿性以及产生孔道的作用。通过调整载体EC和PVP的比例以调节丹参酮的释放速率,达到既速效又缓释的效果;通过调整喷雾干燥的条件以获得流动性好的球形粉末粒子。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说的丹参酮固体分散物为一组合物,其组分和含量为:

丹参酮粉末                    5~30%

水溶性材料                    60~90%

水不溶性材料                  2~20%

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比。

所说的丹参酮粉末为丹参提取物,该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一现有技术,在文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河北省兴隆制药厂,中草药通讯.1977,12:12”和“雷其云,朱新民,朱素琴,等.陕西新医药.1984,13(3):61”中已有公开的报道;

所说的水溶性材料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进口分装,K30);

所说的水不溶性材料为低粘度的乙基纤维素(7-11cp)。

由于乙基纤维素作为不溶性网状骨架材料,能起阻止高能态的丹参酮快速释放的作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水溶性材料,能起对丹参酮和乙基纤维素对水的润湿性以及产生孔道的作用,因此通过调整载体乙基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比例以调节丹参酮的释放速率,即可达到既速效又缓释的效果。因此,上述组合物的比例最好为:

丹参酮粉末                    5~25%

水溶性材料                    65~88%

水不溶性材料                  2~15%

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比。

优选的比例为:

丹参酮粉末                    5~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来现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维来现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94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