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负脉冲组合充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00119533.6 | 申请日: | 2000-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36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永贵;朱建农;朱晞颜 |
主分类号: | H02J7/10 | 分类号: | H02J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永菊 |
地址: | 20132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负 脉冲 组合 充电 电路 | ||
本发明是关于电子电路,特别是关于产生正、负脉冲组合的充电电路。
充电机的充电电路是根据充电方法而设计的。每一种充电电路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即使为同一种充电方法所设计的各种不同的充电电路也是如此。近年来脉冲充电逐渐推广,同时由正脉冲和负脉冲组合的各种充电方法也获得了应用。目前使用脉冲充电的电路普遍使用桥式整流电路将第一变压器次级线圈中的低压交流脉冲转变为直流正脉冲。而对于由正、负脉冲组合充电机,其充电电路同样为在由桥式整流脉冲电路的基础上,增加由专门的控制电路控制导通的产生负脉冲的电路组成。有的充电机还设置专门的小电流补充充电和涓流充电电路。这些充电电路结构复杂,使用的原器件多,使得充电机的体积庞大。且需要使用昂贵的集成块来构成控制电路,使成本增加。此外,它们有一重大缺陷,即负脉冲出现时,正脉冲也同时存在,它们叠加的结果,使充电电能损耗增加,充电机易发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脉冲组合充电电路,它不需整流,直接利用交流产生正、负脉冲充电电流,且负脉冲出现时,正脉冲截止,无叠加现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的电器原器件少、不易发热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正、负脉冲组合充电电路,包含申源变压器、正脉冲申路、负脉冲电路、控制申路和与蓄电池相连的正极、负极输出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L2设置用负极导线与负极输出接线端d相连的中间抽头o,所述的正脉冲电路包含由串联的电阻R1和半导体二极管D1组成的第一正脉电路,由可控硅CT2、串联在该可控硅CT2两端的可变电阻RW2、电容C2和串联在该可控硅CT2控制极与可变电阻RW2之间的触发器DB2、电阻R5组成的第二正脉冲电路,上述的第一正脉冲电路和第二正脉冲电路的一端分别与上述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L2的a、b两端相连;所述的负脉冲电路包含阴极连接在电阻R1和半导体二极管D1之间的可控硅CT1、一端与可控硅CT1阳极相连另一端通过电阻R8与正极输出接线端c相连的电阻R4,串联在电源变压器a端与中间抽头o之间的电容C1和可变电阻RW1,串联在电容C1与可变电阻RW1相连的一端和可控硅CT1控制极之间的电阻R2、触发器DB1;所述的控制电路是开关和涓流控制电路,它包含阳极分别与第一正脉冲电路的半导体二极管D1、第二正脉冲电路中的可控硅CT2的阴极连接的可控硅CT3,连接在该可控硅CT3阳极和正极输出接线端c之间的电阻R8,串联在可控硅CT3控制极和可控硅CT2阴极间电阻R6和R7,连接在正极输出接线端c和负极输出接线端d之间的可变电阻RW2,放射极与负极输出接线端d相连而集电极连接在电阻R6和R7之间的三极管BG1,串联在三极管BG1基极与可变电阻RW2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9和稳压管DW。
上述的正、负脉冲组合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负脉冲显示电路,它包含串联于负极输出接线端d与可控硅CT1控制极之间的电阻R3和发光二极管LD1。
上述的正、负脉冲这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充电显示电路,它包含串联在正极输出接线端c和负极输出接线端d之间的电阻R10和发光二极管LD2。
本发明与现有各种充电中的充电电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取消一般常用的桥式整流电路,简化了正脉冲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永贵;朱建农;朱晞颜,未经苏永贵;朱建农;朱晞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9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