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竖向旋转桥无效
申请号: | 00119559.X | 申请日: | 200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337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徐际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际长 |
主分类号: | E01D15/06 | 分类号: | E01D15/06;G01L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向 旋转 | ||
本发明涉及活动桥,尤其是竖向旋转桥。
随着集装箱船的迅速普及,随着各类高崇的豪华游轮增多,对桥的通航高度提出了新要求,而仅提高桥的高度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必须广泛采用活动桥。然而传统活动桥由于结构限制,只能造开闭跨度很小的活动桥,因此亦难满足上述要求。
本人97年发明的横向移动桥(申请号:98110783.4,已公开)满足了造大跨度活动段的要求,但存在需占水域广、开闭需时较长和需要较大驱动力、不太适用拱型桥、抗风浪机构复杂等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造价更低、需占水域小、开闭需时短和所需驱动力小,抗风浪机构简单,桥型更优美的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竖向旋转桥,由支撑墩、两控制墩、两旋转段、连接陆基与岸线和岸线至旋转段并由支撑墩支撑的引桥、旋转段开闭操纵系统、车流控制系统、过船控制系统等构成。两控制墩设于桥的主开闭两端。设在控制墩上,由带前顶端的前段和带后顶端的后段构成,并由旋转轴、前液压缸、后液压缸与控制墩连接的旋转段受控制墩控制。所述旋转段为板式结构梁。在旋转段上还设有由旋转段顶端延伸出的多根托板托固有由液压缸抬负式连接的顶端楔,并在所述顶端上与托板平行延伸出多只可控制所述顶端楔的控楔钩。顶端楔上与桥轴线垂直的两侧面为凹凸形。各相邻顶端间为凹凸形啮合性对接。在旋转段的各端上,至少在一端上设有抗风抗浪器。在接通的桥上,两前顶端对接,两后顶端分别与引桥的顶端对接,对接后的各顶端由用液压缸形成的顶端栓拴住。
桥上旋转段开闭操纵系统由带电脑和操纵软件的操纵室、传感器、电缆等构成。
桥上车流控制系统由位于桥上行车前进向上的近第一个所述顶端处设有车流栅,并在车流栅处的人行道一侧设有一只以上的红绿交通信号灯,所述车流栅是顶端与桥面平、并由竖向安装的液压缸控制升降的栅栏。
桥区的过船控制系统由船情传感器及与过船通信必须设施构成;所述传感器由安装于桥的支撑墩上的多只测速仪构成。其安装高度≤旋转段接通后的安全通航高度。
所述抗风抗浪器由气流水流流压传感器和气流水流流压消释器两种机构构成;所述气流水流流压传感器为同心安装的两夹层管形成的内管内含装有由两压簧夹持的可顺内管腔往复移动、腰段带有一圈铁箍、含有中心通孔的活塞,在所述夹层内与所述活塞对应安装有从中间向两端、由低电流位至高电位的两组电位器,在所述电位器的簧片顶端贴有永磁铁,可在移动的所述铁箍的吸拉下改变电位;也可将活塞上的铁箍改为永磁箍,并将电位器上的簧片改为贴有良导体的钢片,其作用与上述结构相同。所述气水流流压消释器由一管内设有可让气水流通过的支架夹住一带有桨叶的防水电机形成。
本发明上的旋转段为板结构梁时,对气水流的阻力较大,为了减少上述阻力还可将旋转段设计成管网状结构梁,用焊、铆工艺将管网状结构梁插装于前、中、后三个扼头内形成完整的旋转段,在此旋转段上扼头与扼头间贴上网状面板和实心面板,为了减少阻力还可在实心面板上留有一定量的泄压孔。
本发明也可设计成由一个控制墩替代两个控制墩的结构,此时旋转段的后顶端位于桥区主航道上,其前顶端与后顶端均与引桥对接。
本发明还可设计成由两个所述后顶端对接的桥型替代两个前顶端对接的桥型,此种设计时将两所述前顶端对接的桥型上的两控制墩换位,两后顶端与支撑墩上延伸出的引桥对接。
在上拱幅度小的本发明桥上,可以不带顶端楔。
在风浪小的水域建造的本发明桥,也可以不设抗风抗浪器。
本发明的优点是,旋转段竖向旋转,需占水域小;旋转段只需45°左右的旋转角就可实现开闭目的;而且旋转段两端质量平衡,因而旋转所需驱动力极小,开闭需时仅几十秒钟;本发明尤其适合上拱幅度大的桥型,因而可大幅度降低自重;本发明的抗风抗浪器结构极简单有效,既降低了造价也适合在大风浪区建造;本发明采用的液压缸驱动与传统活动桥采用的轮系驱动比较,结构极简单,控制更可靠,还可大量节省优质钢,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造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竖向旋转桥主视图(E——E部视)。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左旋转段主视图。
图4是图3俯视图。
图5是图6主视(剖视)图。
图6是图4“I”处放大图。
图7是图8主视(剖视)图。
图8是车流栅(见图2、10)俯视图。
图9是顶端楔主视图(见图3、19)。
图10是图9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际长,未经徐际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95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发电
- 下一篇:纳米硅基氧化物改性铅蓄电池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