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室温玻化技生产室温稳定的免疫层析试条无效
申请号: | 00119792.4 | 申请日: | 200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40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0 |
发明(设计)人: | 范培昌;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源生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43;G01N33/55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漕***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室温 玻化技 生产 稳定 免疫 层析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和电子自动控湿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室温玻化技术生产室温稳定的能快速筛选寄生虫病的免疫层析试条。
当代临床诊断学界,把按免疫层析原理制造的、能在3~5分钟内获得结果的、非专业人员亦能操作的、可实现家庭自测的各种免疫层析法诊断试条,视为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点印渍法(俗称渗滤法或膜法)之后的第三代产品。从理论上讲,目前上市的数百种第一、二代产品都能改进为第三代产品。为此,世界各国正在竞相研制。迄今为止,国外有30余种免疫层析诊断试条产品已经上市销售。在我国虽有不少相关论文报道,但已获药证、准予上市的仅为数种。究其原因,正如该领域著名的秦晓光教授最近撰文所述,此在于生产条件和制造工艺不合理所造成的试条不稳定性所致(详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6):325-326)。
组成免疫层析诊断试条的主要成分是抗体,属蛋白质类。通常认为,蛋白质是生物活性物质,需存于冰箱始能保持其活性。为使蛋白质类产品能在室温下稳定,发明人范培昌教授于1997年发明了被上海市科委鉴定为“国际先进、国内首刨”的蛋白质类室温玻化技术(鉴定证书号为:沪科鉴:(98)ZR4277),并同时申请了“室温玻化机”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216677A)。
在我国,现已把各种免疫层析诊断试条的研制均归属于生物高科技重点发展项目,并规定必须具有10万级以上净化室的生产条件始准生产。发明人范培昌教授在预备实验中发现,净化室内无菌、无尘的环境对试条的质量稳定性固然重要,但净化室内的相对湿度也是影响试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最好能控制在25%~30%。然而,纵观国内外现在使用的净化室,大多只能把净化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45%~50%以内。少数使用大功率去湿机组的净化室,虽说能把净化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到30%,但此湿度对于在室内的工作人员而言已感不适,因此迫使厂方采取每2小时换班一次的非常措施。
鉴于如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室温玻化技术生产室温稳定的免疫层析试条,它通过室温玻化技术使包被于试条上的抗体玻璃化,以保证试条能在室温下稳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室温玻化技术生产室温稳定的免疫层析试条,其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检出区带的包被:
把针对引发某种疾病,或因患某种疾病始产生或增或减的特有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如针对引发疟疾的疟原虫富组蛋白II的单克隆抗体,或者针对因患肝癌而大量产生的甲胎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者针对怀孕而增量的绒毛膜激素的单克隆抗体等,作为包被抗体;把包被抗体灌入点样机1号喷针所连容器;启动点样机,使包被抗体以区带形式喷于硝酸纤维素(NC)膜条上,作为检测其相关抗原的检出区带;
第二步,质控区带的包被:
把上述硝酸纤维素膜返回原点,并向上调距,启动点样机上已灌装有抗标记抗体(又名二抗)的2号喷针,使喷成又一区带,作为检测免疫层析试条成品有否发生因室温存放而导致试条上活性分子失活的质控区带;
第三步,封阻与玻化:
把第一、二步同时喷有检出区带和质控区带的硝酸纤维素膜,于室温干燥1小时后放入加有玻化液和防腐剂的封阻剂中封阻3小时,再换用只有玻化液和防腐剂的混合物漂洗硝酸纤维素膜两次以上,每次15分钟;置于室温玻化机内,于45℃玻化20分钟;
第四步,可动金标抗体区带群的喷涂:
把上述玻化好的硝酸纤维素膜再放在点样机平台上,并把硝酸纤维素膜调整在上述第一步的原有位置,再向下调距1cm,并在其后涂覆0.25cm宽的釉料,空气干燥;取具有针对同种抗原第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经事先纯化和用金溶胶予以标记后,添加玻化液、防腐剂和输送加速液;经混匀后灌装于连接3号喷针的容器中;启动点样机,在釉料表面喷涂成区带;喷毕,把硝酸纤维素膜返回到原点,并向下调距0.05cm后,如前述喷涂成又一区带;如此重复共4次,使成区带间有0.05cm间距的4条金标抗体区带群;点毕,再把硝酸纤维素膜置于室温玻化机中,于45℃玻化20分钟;
第五步,试条在局部去湿柜中的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源生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源生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9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