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膨胀阀无效
申请号: | 00120281.2 | 申请日: | 200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281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矢野公道;箕轮昌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
主分类号: | F16K31/68 | 分类号: | F16K31/68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膨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膨胀阀,在冷冻循环中,用于供给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控制和制冷剂减压的目的。
目前采用的冷冻循环的温度膨胀阀,如图4及图5那样构成。
图4中,在棱柱状阀主体510,相互独立地形成:形成节流孔516的第一制冷剂通路514和第二制冷剂通路519。第一制冷剂通路514的一端与蒸发器515的入口连通,蒸发器515的出口,通过第二制冷剂通路519、压缩器511、冷凝器512、接收器513,与第一制冷剂通路514的另一端连结。在与第一制冷剂通路514连通的阀室524,设置着弹力部件517,是对与节流孔516接触、离开的球形阀体518施加弹力的偏置弹簧。再有阀室524用塞子525封闭,阀体518通过支承部526弹性支承。在阀主体510,与第二制冷剂通路519邻接,固定着具有膜片522的功率单元部520。用膜片522隔开形成的功率单元部520上方的室520a形成气密,封入对应温度的工作流体。
从功率单元部520的上方的室520a延伸出来的小管521,用于从上方的室520a的脱气及向上方的室520a注入与上述温度对应的工作流体,之后端部被封闭。在功率单元部520的下方的室520b,配置了阀体驱动部件523的延出端,与膜片522相接触,驱动部件523,是在阀主体510中从阀体518贯穿第二制冷剂通路519并延伸的感温、传送部件。阀体驱动部件523,以热容量大的材料制成,将从流经第二制冷剂通路519的蒸发器515出口来的制冷剂蒸气温度,传送到功率单元部520的上方的室520a中与温度对应的工作流体,产生与该温度对应的压力的工作气体。下方的室520b,在阀主体510之中,通过阀体驱动部件523的周围间隙,与第二制冷剂通路519连通。
因此,功率单元部520的膜片522,根据上方的室520a中的对应温度的工作流体的工作气体压力,与在下方室520b中的蒸发器515b出口的制冷剂蒸气压力之差,在用于阀体518的弹力部件517的弹力影响下,由阀体驱动部件523,调整阀体518对节流孔516的开度(即流向蒸发器入口的液态制冷剂的流入量)。
在目前这种温度膨胀阀中例如经常产生这种不良情况,阀体反复开闭的所谓的摆动现象。
因此,作为目前的温度膨胀阀,常常在中空状的阀体驱动部件中,封入如活性炭那样的吸附物质,防止上述不良情况。
图5是表示填充了活性炭的目前的温度膨胀阀结构的纵断面结构图,与图3的目前的温度膨胀阀比,膜片和作为感温、压力传送部件的阀体驱动部件结构不同,其他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在图5中,温度膨胀阀具有棱柱状的阀主体50,在阀主体50中,设置着:将经冷凝器512从接收器罐513流入的液相制冷剂导入到第一通路62的口52;将从第一通路62来的制冷剂,送到蒸发器515的口58;从蒸发器返回的气相制冷剂通过的第二通路63的入口60;和将制冷剂送到压缩器511侧的出口64。
导入液相制冷剂的口52,与设置在阀主体50的中心轴线上的阀室54连通,阀室54用螺母状的塞子130封住。阀室54通过节流孔78,与将制冷剂送到蒸发器515的口58连通。在贯穿节流孔78的小直径轴114的前端,设置着球形阀体120,阀体120由支承部件122支承,支承部件122利用偏置弹簧124将阀体120向节流孔78弹性支承。通过改变阀体120和节流孔78之间形成的间隔,调节制冷剂的流路面积。液相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孔78期间膨胀,经第一通路62,由口58送到蒸发器侧。由蒸发器返回的气相制冷剂,由口60导入,经第二通路63,由口64送到压缩器侧。
阀主体50由上端部在轴线上形成第一孔70,功率单元部80利用螺纹部等安装在第一孔。功率单元部80具有构成感温部的外壳81及91,和来入这些外壳,同时利用和这些的焊接而固定的膜片82,成为阀体驱动部件的感温、压力传送部件100的上端部,与膜片支承部件82′一起,以全周焊接,安装在膜片82中央部的圆孔中。再有,外壳支承部件82′由外壳81支承。
外壳81及91内,以膜片82隔断,形成上部室83和下部室85。在该上部室83和中空部84中,封入温度对应工作流体,封入后由小管21封住。再有用焊接在外壳91的栓体代替小管21也可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不二工机,未经株式会社不二工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0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移动远程通信系统的收发两用器基站
- 下一篇:电动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