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豆素Ⅵ水溶性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20506.4 申请日: 2000-10-23
公开(公告)号: CN1298702A 公开(公告)日: 2001-06-13
发明(设计)人: 吴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1/337 分类号: A61K31/337;A61K35/00
代理公司: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何通培
地址: 650033 ***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红豆 水溶性 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红豆素Ⅵ化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治疗肿瘤和癌症方面的应用。

红豆杉是一种珍稀植物,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抗肿瘤和癌症的活性作用,目前运用及研究最多的是紫杉醇,它在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头颈部癌等癌种的治疗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为许多患者消除或减轻了痛苦,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紫杉醇的水不溶性,使其应用很不方便。同时,现有的紫杉醇助溶剂,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等的毒副作用比较严重,容易诱发过敏等症状,使现有的紫杉醇的抗癌副反应很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研制和提供一种新的水溶性紫杉烷类化合物粉针制剂,使用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将药物溶解,进行静脉滴注。本发明化合物制剂除在某些方面具有和紫杉醇相同的抗癌效果外,其对人体白血病和人卵巢癌等具有比紫杉醇更强的治疗活性。同时,本发明粉针剂的生产成本比紫杉醇更低。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用红豆素Ⅵ(化学名称为7-epi-10-deacetylpaclitaxel,缩写为EDP)作为药物活性组分,加入一组亲水试剂,制成水溶性红豆素Ⅵ粉针剂。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发现紫杉烷类化合物中分子式为C45H49NO13的红豆素Ⅵ在肿瘤和癌症的治疗方面具有比紫杉醇更强的作用,其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的细胞株(HL-60)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0μg/ml,而紫杉醇的IC50为360.30μg/ml,前者的抑癌活性为后者的900倍;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的IC50为2.03μg/ml,而紫杉醇的IC50为3.68μg/ml,前者为后者的1.8倍。高效和低毒使红豆素Ⅵ比紫杉醇更具有潜力。

本发明的特征是,红豆素Ⅵ水溶性粉针剂的组成成分(以重量份数计)为:

红豆素Ⅵ:0.5~3.5份,

磷脂:20~80份,

胆盐:其加入量按磷脂:胆盐=0.2~1.0比例确定。

优先推荐的磷脂为精制大豆磷脂或者鸡蛋卵磷脂,胆盐为脱氧胆酸盐或者牛磺脱氧胆酸盐。

本发明红豆素Ⅵ水溶性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是,将红豆素Ⅵ、磷脂和胆盐按上述比例同时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的用量以保证被溶物充分溶解为准,溶解液在25~55℃恒温水浴中真空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使药物成为一薄膜,加入pH值为7.35~7.45的水溶性磷酸盐缓冲液,用超声波震荡法处理溶解所说的薄膜,溶解液经直径0.22μm的微孔超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制成固体粉末,即得水溶性红豆素Ⅵ粉针剂。

优先推荐的有机溶剂为从乙醇、丙二醇、正丁醇、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选择的一种,磷酸盐为磷酸氢盐或者磷酸二氢盐。优先推荐的恒温水浴的温度为35~45℃。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红豆素Ⅵ在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的IC50为0.40μg/ml,而紫杉醇的IC50为360.30μg/ml,前者的抑癌活性为后者的900倍;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的IC50为2.03μg/ml,而紫杉醇的IC50为3.68μg/ml,前者为后者的1.8倍。

2.除第一项优点外,红豆素Ⅵ对人肝癌细胞株(CA)、人鼻咽癌细胞株(CNE)也具有抗癌活性,是一潜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

3、本发明能显著提高红豆素Ⅵ的水溶性,方便临床应用。红豆素Ⅵ的水溶解度为0.0056mg/ml,而本发明红豆素Ⅵ纷针剂的水溶解度可达37.5mg/ml。

4、本发明抗癌活性比紫杉醇强,而毒副反应比紫杉醇低。

5、本发明的生产成本比紫杉醇低得多。红豆素Ⅵ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的副产物,过去基本上是作为发物弃去,本发明是废物利用。

实施例1

取5mg红豆素Ⅵ、鸡蛋卵磷脂200mg、脱氧胆酸盐670mg,置于玻璃瓶中,加入丙酮36ml,搅拌至全部溶解,溶解液在25℃恒温水浴中真空蒸发除去全部有机溶剂,使药物成为一薄膜,加入磷酸氢盐缓冲液,pH值为7.35,用超声波震荡法处理溶解所得到的薄膜,溶解液经直径0.22μm的微孔超滤膜过滤,滤液置冷冻干燥器内冻干,装瓶,封口,即得5mg白色水溶性红豆素Ⅵ粉针剂。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05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