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器的绕线架无效
申请号: | 00121782.8 | 申请日: | 200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36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江升隆;黄晋初;薛景福;简政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8 | 分类号: | H01F41/08;H01F27/3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绕线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线圈产生短路的变压器的绕线架。
一般变压器主要包括有一绕线架(Bobbin)与一铁芯(Core),并用以进行低压端口与高压端口之间的电压转换。绕线架上用以分别缠绕低压端口与高压端口的铜线圈,铁芯分置于绕线架中间与绕线架两侧,以形成磁通路,达到电压转换的效果。
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变压器的绕线架立体图。绕线架100设置有一中空架筒102、分隔板104、106、108及110、接脚座112及114。中空架筒102的中空部分是用以放置铁芯(未标示于图中),中空架筒102的外侧用以缠绕铜线圈(未标示于图1中)。分隔板104、106、108及110分别与中空架筒102垂直相连,其中,高压端口的铜线圈缠绕于分隔板106与分隔板110之间,低压端口的铜线圈缠绕于分隔板104与分隔板106之间。分隔板110与108间形成绕线槽120,分隔板108与106间形成绕线槽122,分隔板106与104间形成绕线槽124。分隔板104与分隔板110还分别与接脚座112与接脚座114垂直相连。接脚座1112及114上包括多个接脚,例如是接脚116及118,其用以固定铜线圈的起点及终点。
请参照图2A~2B,其中图2A为将部分铜线圈缠绕于图1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图2B为将所有铜线圈都缠绕于图1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在图2A中,铜线的起点200首先缠绕于接脚116上,接着,以顺时针的方向将铜线缠绕于分隔板108与110之间的中空架筒102上,以形成铜线圈204。在图2B中,当分隔板110与108之间的中空架筒102上已绕满铜线圈204后,接着通过分隔板108的凹槽(未标示于图中),继续将铜线缠绕于分隔板106和108之间的中空架筒102上。当所有的铜线圈204均缠绕完毕时,以分隔板108的边缘为途径将铜线缠绕至终点205。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将铜线的起点200与起绕点A之间的铜线线段定义为引入铜线206,而所有铜线圈204的集合定义为线圈本体208。其中,起绕点A为铜线缠绕于中空架筒102上时的绕线起点。
请参照图3A~图3B,其所绘示的是图2B中,绕线架沿着X方向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与沿着Y方向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A中,铜线的起点200缠绕于接脚116后,接着,将多层铜线层204缠绕于中空架筒102上。因为部分的引入铜线206置于接脚座114上,部分的引入铜线206位于与YZ平面平行的分隔板110上。所以,位于分隔板110上的部分引入铜线206与所有铜线圈204的集合线圈本体208相接触于接触面302。
图3B中,每个铜线圈204位于中空架筒102的上侧部分是以一个圆形来表示。同样地,铜线的起点200缠绕于接脚116,部分的引入铜线206与线圈本体208相接触于接触面302。
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部分的引入铜线206与线圈本体208相接触于接触面302时将可能导致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因为高压端口中铜线的起点200与铜线的终点205间的电压差很大,例如是1000伏特到1200伏特,所以,此处以高压端口包括绕线槽120与122为例,引入铜线206和绕线槽120中的线圈本体208的最上层铜线圈的电位相差极大,也是接近于500伏特到600伏特。引入铜线206和线圈本体208中的最上层铜线圈相互接触的结果,很可能因为铜线表面的绝缘漆膜缺陷的问题而产生短路情形。
第二,因为在缠绕铜线圈204时,使用机器快速旋转来将铜线圈204缠绕于绕线架100之上。因为线圈本体208与引入铜线206相接触,所以极可能在快速缠绕铜线圈204的过程当中,线圈本体208的铜线圈204与引入铜线206相互刮伤而使得铜线表面的漆膜脱落。漆膜脱落之后,本有的绝缘效果消失,使得引入铜线206和线圈本体208中产生短路的情形,变压器因此被损坏而无法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此种绕线架的结构不会有引入铜线与线圈本体的接触面,而避免了上述可能产生的短路情形,以此更提高了变压器的质量及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1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网际联合竞价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