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22632.0 | 申请日: | 2000-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296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橘高好映;田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27/00 | 分类号: | F16D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侯佳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连接 装置 | ||
1.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包括:构成磁回路的第1回转体,可相对转动地设于所述第1回转体内侧的激磁线圈,可相对转动地在所述第1回转体上设置并构成所述第1回转体的所述磁回路的一部分的轭铁,在构成与所述第1回转体配置成轴向相对的所述磁回路的一部分的同时具有可轴向变位地设置的可动子的第2回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为将薄板沿轴向叠层构成。
2.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包括:构成截面“コ”形磁回路的环形第1回转体,可相对转动地设于所述第1回转体内侧的环形激磁线圈,配置在所述第1回转体的开口端侧并可相对转动地在所述第1回转体上设置并构成所述第1回转体的所述磁回路的一部分的轭铁,在构成与所述第1回转体配置成轴向相对的所述磁回路的一部分的同时具有可轴向变位地设置的可动子的第2回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为将环形薄板沿轴向叠层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与第1回转体之间设有树脂衬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衬套与激磁线圈的框架是一体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衬套固定在所述轭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衬套的外径侧设有卡合凸部,在所述轭铁的内径侧设有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的卡合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凸部为设于树脂衬套外径侧的加强筋,所述卡合凹部为设于轭铁的内径侧的与所述树脂衬套的加强筋卡合的沟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树脂衬套的加强筋在激磁线圈相反侧的轭铁的沟槽处热变形使轭铁与树脂衬套固定,并通过所述树脂衬套使所述轭铁与激磁线圈的卷绕框架一体化。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1回转体的外周部非相对的轭铁的外径部的直径小于相对的轭铁的外径部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与激磁线圈相反侧的轭铁的最外侧的薄板的一部分沿外径径向延伸而成为对于第1回转体的止转件。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板中设置凹凸并将邻接薄板的凹凸嵌合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轭铁的滑动部施以使耐摩性和滑动性提高的表面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薄板上设有预定形状及配置的孔,所述孔的形状及配置至少为2种图案。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叠层在与所述截面“コ”形的第1回转体的外周部非相对部分上的薄板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第1回转体的止转件为将薄板向截面“コ”形的第1回转体的外侧折弯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26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屉的安全锁定装置
- 下一篇: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