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落架回退式汽车碰撞能量缓冲和转化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24899.5 | 申请日: | 200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73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冯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哲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18;B60S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08 山西省大同***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落架 回退式 汽车 碰撞 能量 缓冲 转化 安全装置 | ||
1.一种起落架回退式汽车碰撞能量缓冲和转化安全装置,它包括汽车大梁、保险杠(1)和减震活塞(2)、减震活塞的活塞杆(3)等,减震活塞(2)可以为液压、气压或气液联动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1)后通过若干个减震活塞(2)的活塞杆(3)连接有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并将剩余碰撞能量快速传导的液压油缸或空气压缩装置(4),减震活塞的活塞杆(3)从减震活塞(2)上的两端穿出,液压油缸或空气压缩装置(4)内所储存的油液或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可以单向地经第一流体控制组件(5)、若干个第一导管(6)和第一单向阀(7)顺次流入起落架(8)上的偶数个作动筒(9)内,第一流体控制组件(5)的各部分安装在液压油缸或空气压缩装置(4)内或与之相互连通,第一单向阀(7)直接与作动筒(9)连接为一体,作动筒(9)利用插入其中的作动杆(45)的伸缩可以将起落架(8)打开并使之通过安装于起落架(8)上的4-6个滚轮(10)以便支撑汽车的车体,滚轮(10)上安装有采用盘式或鼓式方法的起落架制动系(11),作动筒(9)上另有第二流体控制组件(12)处于其内或与之连通为一体,进入作动筒(9)内的油液或压缩空气单向地经第二流体控制组件(12)、若干个第二导管(13)、储能钢筒(32)、第三导管(56)和第三单向阀(14)顺次再流回液压油缸或空气压缩装置(4)内,储能钢筒(32)是一个可封闭式钢筒结构,储能钢筒(32)内与第二导管(13)、第三导管(56)的两开口相接的部位分别安装有第二单向阀(33)和第三流体控制组件(34),储能钢筒(32)固定连接在汽车大梁或汽车底盘上,储能钢筒(32)内的相关结构设计要保证碰撞期间油液或压缩空气的进入量大于排出量,第三单向阀(14)直接与液压油缸或空气压缩装置(4)连接为一体,减震活塞(2)、液压油缸或空气压缩装置(4)通过必要的装置刚性地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或汽车大梁上,起落架(8)通过必要的装置刚性地固定连接在汽车底盘或汽车大梁上且可以上下打开,起落架制动系(11)的制动踏板或手柄(15)安装在汽车车厢内以便使用,第一流体控制组件(5)由自身所包含的N级单向阀(16)、N级流量控制阀(18)及其它必须的阀体等组成,第二流体控制组件(12)由自身所包含的单向阀(17)、N级流量控制阀(19)及其它必须的阀体等组成,第三流体控制组件(34)由自身所包含的单向阀、N级流量控制阀及其它必须的阀体等组成,N≥1,第一流体控制组件(5)包含的N级流量控制阀(18)、第二流体控制组件(12)包含的N级流量控制阀(19)以及第三流体控制组件(34)包含的N级流量控制阀特指因内部负载压力的不同而使超载临界点不同的流量控制阀逐级可以被依次打开,作动筒(9)内的相关结构设计要保证碰撞期间油液或压缩空气的进入量大于排出量;在未发生碰撞时,第一流体控制组件(5)包含的N级流量控制阀(18)、第二流体控制组件(12)包含的N级流量控制阀(19)以及第三流体控制组件(34)包含的N级流量控制阀在其弹簧的作用下均保持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回退式汽车碰撞能量缓冲和转化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压油缸或空气压缩装置(4)采用空气压缩装置的结构:它由橡胶衬板(20)、多级气囊(21)、橡胶衬板(22)、挤压板(23)、减震活塞固定座(24)等按顺序安装于吸能箱箱体(25)内组成一种箱体式结构,吸能箱后刚体(26)的两面分别与吸能箱箱体(25)和吸能箱托架(27)刚性连接固定,吸能箱托架(27)可以刚性固定在汽车大梁上,吸能箱箱体(25)的上面可以与汽车底盘铆接在一起,橡胶衬板(20)、(22)与多级气囊(21)的接触面是弧形曲面,减震活塞固定座(24)固定在吸能箱箱体(25)内,减震活塞的活塞杆(3)穿过减震活塞(2)后与挤压板(2 3)刚性连接固定,减震活塞(2)固定在减震活塞固定座(24)上,多级气囊(21)为N级,N≥1,多级气囊(21)由橡胶外胎(28)和充气内胎(29)组成,第一导管(6)通过第一流体控制组件(5)与最后一级气囊单向相连通,第二导管(13)经储能钢筒(32)、第三导管(56)和第三单向阀(14)与空气压缩装置(4)内的第一级气囊单向相连通,第一流体控制组件(5)包含的N级单向阀(16)使多级气囊(21)相互之间逐级单方向连通;此时,作动筒(9)是采用气动方式的作动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哲,未经冯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48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