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设备地址自动配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25629.7 | 申请日: | 200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287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明;高汉中;高威;黄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林通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77 | 分类号: | G06F15/177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设备 地址 自动 配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网络地址配置的方法,特别是一种网络设备地址自动配置的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类领域。
目前,网络配置地址配置一般采用厂家配置和人工配置的方法,厂家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出厂时已带有地址信息;当网络营运商对地址分配有特定要求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人工配置,即在网络设备入网时,必须根据网络设备地址进行人工设置。然而,随着网络应用的高速普及,大规模网络建设及扩容的迅猛发展,采用传统的地址分配方式已不再适合。经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尚未发现有发明主题为:网络交换设备及用户终端设备地址自动配置的方法方面的文献报导,根据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分析,有美国专利,名称为:终端在数据系统中动态终端地址配置,专利号为:4899274,该技术虽然也能处理动态终端地址的配置问题,但是该技术仍没解决端口、地址是固定的这样的唯一性问题,而且也不能做到地址是分层的;也不是采用自动扫描的方法检视端口,来决定自动配置地址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地址自动配置的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采用端口来确定地址,由于全网中每个网络设备的特定端口都是全网唯一的,所以由端口所确定的网络地址也是全网唯一的。地址分配全过程中,除最高层子网网络设备是由人工配置地址外,其他的地址分配过程都是分级自动分配的方式。它是上级网络设备对下级网络设备逐级自动进行分配的,地址的分级分配是全自动的过程,无须人工介入。
在本发明中,要先对最高层子网网络设备(一般是网络交换设备)进行人工配置,以便其作为根节点对下层接入网络设备进行全自动的分级地址配置。根节点网络设备的地址配置中会有一些特殊的保密性要求,这些配置不适宜作为自动配置来处理。从网络配置运营成本、复杂性及安全性考虑,最高层子网网络设备是最适合作为人工配置的根节点网络设备。同时由于最高层子网网络设备数量相当有限,所以人工配置的工作量不大,也没有必要采用自动配置的方式。
1、网管人员首先对子网中最高层子网网络设备S1的地址进行人工配置,使之进入工作状态。例如,S1地址配置为3000H。最高层子网网络设备是根据子网中的网络设备的数量与地址自动配置所需的软、硬件成本来确定的。
2、S1在进入工作状态后,定时按本设备的输出端口,采用自动扫描的方法,逐个查找是否有网络设备接入本设备。由于网络设备的输出端口是很有限的,所以这种周期性的查找是简单快速的。
3、当查找到有网络设备S2接入S1并被确认是合法网络设备时,接入网络设备S2被S1按端口号赋以地址。例如:接在端口号为5的网络设备S2的地址为:
S1网络设备地址3000H+端口号500H=3500H。
4、S2进入工作状态后,按以上第二、三步操作,自动配置下层接入网络设备的地址。例如,接入网络设备S2端口2的网络设备S3地址为3520H,接入网络设备S3端口4的网络设备S4地址为3524H。
以下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
从安全性出发,上述过程中,网络设备在入网前,可以先获得由网络营运商提供的已经过加密处理的入网编号,并在网络数据库中登记注册。网络设备入网时,入网编号必须经过在线查询验证以确认其合法性。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地址分级分配和端口绑定相结合的技术,大大减少了网络设备地址分配过程中的复杂度并避免了自动分配过程中的出错机会,可以用廉价的硬件和简单的软件来实现。在网络管理方面,由于地址的生成与网络结构和设备的位置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当发生恶意网络攻击时,可以利用网络地址迅速跟踪发起攻击的网络设备,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性能。本发明使用简便实用安全可靠,可以在网络建设,网络扩容,网络自动升级,灵活组网等网络发展中作为理想的地址配置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林通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林通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5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