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0126180.0 | 申请日: | 200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29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启一;木本清治;大桥保;冈野俊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F02D9/08 | 分类号: | F02D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 发动机 吸气 装置 | ||
1.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气化器(1)的文氏管部(2)设主喷嘴(3),在该主喷嘴(3)下游的混合通路(4)内设节气阀(5),在与该节气阀(5)的外周相对的位置,在上述混合通路(4)的通路壁上设有通孔(6);
在气缸盖(23)内设混合气入口(10)、从该混合气入口(10)分支的分支通路(11、11)、连通各分支通路(11)的吸气孔(12);
使上述混合通路(4)的出口(4a)与上述混合气入口(10)相连通;
使上述通孔(6)朝下地形成于上述混合通路(4)的顶壁(4b)上,在该通孔(6)的下游,在位于上述混合气入口(10)的上游的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周壁上设有液体燃料承接部(31)。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液体燃料承接部(31)具有凹设于前述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顶壁(7b)上的沟(8)。
3.按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液体燃料承接部(31)具有凹设于前述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左右两侧壁(7c,7c)的沟(8、8)。
4.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液体燃料承接部(31)具有从前述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顶壁(7b)向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壁(9a),由该壁(9a)在混合气通路部分(7a)内形成了混合气的节流孔(9)。
5.按权利要求4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液体燃料承接部(31)具有从前述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左右两侧壁(7c、7c)向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壁(9a、9a)。
6.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液体燃料承接部(31)具有凹设于前述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顶壁(7b)的沟(8)、与从前述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顶壁(7b)向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壁(9a);由该壁(9a)在混合气通路部分(7a)内形成混合气的节流孔(9)。
7.按权利要求6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液体燃料承接部(31)具有凹设于前述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左右两侧壁(7c、7c)的沟(8、8)、与从该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左右两侧壁(7c、7c)向混合气通路部分(7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壁(9a、9a)。
8.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隔热件连通前述混合通路(4)的出口(4a)与前述混合气入口(10);在该隔热件(7)内形成前述液体燃料承接部(31)。
9.按权利要求8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将隔热件(7)的长度(L1)做得比从前述通孔(6)到前述混合通路(4)的出口(4a)的长度(L2)短。
10.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前述节流阀(5)的阀轴(5a)实际成水平状态;从与该阀轴(5a)正交的方向看,V字形地形成前述分支通路(11、11)。
11.按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沟(8)从前述混合通路(4)的出口(4a)的开口缘形成台阶。
12.按权利要求5所记述的多气缸发动机的吸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壁(9a)不从前述混合通路部分(7a)的底壁(7d)突出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61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连接装置
- 下一篇:信息存储磁盘用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