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接收器、无线电接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无效
申请号: | 00126449.4 | 申请日: | 200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7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宫岛由典;桥ク谷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7/26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 接收器 接收 方法 以及 记录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接收器,无线电接收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执行无线电接收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更具体地说,涉及含有当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超过预定电平时其增益改变预定值的分级增益控制型、其增益随着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平而变化的连续增益控制型等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无线电接收器、无线电接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象现在的寻呼机那样的无线电接收器都配备着自动增益控制(下文缩写为“AGC”)电路,并且通过控制无线电接收器的增益来改善互调退敏(intermodulation desensitization,下文缩写为“IM”)特征和由于过量输入所致的特征。
这里对IM作简要说明。“IM(互调退敏)”意味着这样一种现象,当具有特定频率关系的数个波输入到无线电接收器时,由于诸如晶体管、二极管等那样的半导体器件的畸变,在无线电接收器的接收频带中会产生噪声。
此外,作为由这个IM生成的噪声的特征,已经知道,当具有第n阶IM关系的干涉波的电平升高时,在接收器的接收频带中生成的噪声电平变成1∶n。例如,在具有与第3阶IM对应的频率的两种干涉波输入到接收器的情况下,当干扰波输入升高1[dB]时,在接收器的接收频带中生成的噪声电平升高3[dB]。相比之下,如果接收器的增益衰减1[dB],那么,所需波衰减1[dB],而第3阶IM生成的噪声则衰减3[dB]。因此,所需波电平与第3阶IM生成的噪声电平相比可以提高2[dB],而不再是在增益下降1[dB]之前的电平。
照此方式,在IM区中,呼叫的所需波和干涉波可以通过控制(衰减)接收器的增益来改善。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AGC电路,即,其增益控制量随输入到无线电接收器的信号电平而变化的“连续增益控制型”,和当信号电平超过预定电平时其增益由预先确定的恒定电平来控制的“分级增益控制型”。
首先,下面参照图19对现有技术中具有连续增益控制型AGC电路的无线电接收器加以说明。图19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具有连续增益控制型AGC电路的无线电接收器(第一比较例)的结构。
在图19中,第一比较例中的无线电接收器被构造成包括天线501、低噪声信号放大器(LNA)502、本机振荡器电路503、频率转换器电路504、电场强度检测器505和增益控制电路506。
天线501接收从基站(未示出)发送的信号。低噪声信号放大器(LNA)502放大通过天线501接收的信号。频率转换器电路504通过将低噪声信号放大器502放大的信号与本机振荡器电路503提供的信号相乘来执行频率转换。电场强度检测器505根据经频率转换之后的中频信号IF的信号电平改变输出信号GC5的电压。增益控制电路506响应来自电场强度检测器505的输出信号GC5改变增益的控制电平。
如果输入到天线501的信号的电平发生改变,经过频率转换器电路504频率转换的中频信号IF的信号电平也发生相应改变。电场强度检测器505的输出信号GC5的电压根据中频信号IF电平的改变发生改变,然后,增益控制电路506的增益控制量也随着这样的改变而变化。
其次,下面参照图21对现有技术中具有分级增益控制型AGC电路的无线电接收器加以说明。图2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分级增益控制型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无线电接收器(第二比较例)的结构。
在图21中,第二比较例中的无线电接收器被构造成包括天线601、低噪声信号放大器(LNA)602、本机振荡器电路603、频率转换器电路604、电场强度检测器605和增益控制电路606。
这里,天线601、低噪声信号放大器602、本机振荡器电路603以及频率转换器电路604与第一比较例(图19)中的相应部件具有相同的功能。当经过频率转换器电路504频率转换的中频信号IF的信号电平超过预定值时,电场强度检测器605改变信号GC6并输出它。增益控制电路606的操作状态(ON状态/OFF状态)由来自电场强度检测器605的信号GC6来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增益控制电路606控制的增益控制量是与天线601输入的信号的电平无关的恒定值。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无线电接收器中,无线电接收器的设置是通过搜索IM特征与电场变化特征之间的折衷点确定的。
首先,下面说明现有技术中具有连续增益控制型AGC电路的无线电接收器(第一比较例)中开始AGC操作的电场强度电平阈值、IM特征以及AGC操作的灵敏度临界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图20是显示连续增益控制型AGC电路中开始AGC操作的电场强度电平阈值、IM特征以及AGC操作的灵敏度临界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6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多径接收的码分多址无线通信装置和功耗控制方法
- 下一篇: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