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蓝芽功能的手机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27105.9 申请日: 2000-10-31
公开(公告)号: CN1351457A 公开(公告)日: 2002-05-29
发明(设计)人: 何代水;蔡世光;薛克忠 申请(专利权)人: 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Q7/32 分类号: H04Q7/32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陈亮
地址: 2002***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功能 手机 系统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蓝芽功能的手机系统,尤其涉及将蓝芽功能整合到手机内,而不需以外接或外插卡的方式完成。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如何整合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的应用技术,成为未来相当重要的课题。因此在1998年5月英特尔(Intel)、爱立信(Ericsson)、诺基亚(Nokia)、国际商业机械(IBM)及东芝(Toshiba)组成一个专门同业小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希望能够以无线电波取代网络连线,提供一个不受有形线路束缚,而能随时随地传输语音及数据的通信环境,目标为制定一套短距离射频无线连接技术的标准,此标准即为Bluetooth(蓝芽)。至1999年6月止,SIG共有751个会员.其中包括康柏(Compaq)、戴尔(Dell)、摩托罗拉(Motorola)、惠普(HP)、朗讯(Lucent)及德州仪器(TI)等世界性厂商,成员们并同意制定一套免权利金的标准以降低蓝芽技术成本,并使之快速普及。台湾地区也于1999/4/13成立无线通信联盟,积极参与蓝芽相关产品开发计划,已有多家厂商加入,包括宏基、神通、英业达、广达、仁宝、华硕、明基、罗技、致伸、华邦、工研院电通所及资策会等。

专门同业小组的理想在于所有移动式装置内的微处理器都可通过特殊射频收发信息。这些移动装置可以装置在企业、汽车、公共场所(机场或旅馆等)的节点进行通信。以现有产品来看可区分为整合移动通信产品如移动电话、移动电脑产品如携带型电脑及个人数字助理装置(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网络产品如照相机、耳机、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及投影机整合区域网络产品如以太区、网络、802.11无线区域网络及公众网络(PSTN)、无线通信网络(手机、呼叫器、卫星)等。

蓝芽技术运用在射频环境中,使用一种快速回应和跳频式扩频系统(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使无线连接更稳定。射频模组籍由收发封包后以每秒1600次快速跳跃到另一个新的频率,以避免其他信号干扰。由于短封包及快速跳频使得连接更为稳定。蓝芽的操作频道为24亿赫兹,可以确保通信相容性,传输速率(Transfer Rate)定为每秒1百万位,实际数据有效速率最高可达每秒721千位,传输距离约为10公尺。语音传输采用连续可变斜率微调制(ContinuousVariable Slope Delta-Modulation;VSD)技术。通信协定则是采用分时多工(TDMA)协定技术。

蓝芽系统架构分为无线电波与基频(Radio & Baseband)、连接管理与逻辑连接控制适用通信协定(Link Manager & Logical Link Control & Adapation ProtocolL2CAP)、主控介面(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应用韧体及支援(ApplicationFrameword & Support)等四个层次类别。无线电波与基频层次纯粹是硬件模组的设计,负责射频处理、基频调制的功能。连接管理与逻辑连接控制适用通信协定相当于底层通信协定的功能,通常以韧体(Firmware)的形态存放在基频模组硬件中。主控介面用来界定蓝芽与主设备之间连接界面的控制指令。应用韧体及支援则是依据语音、数据、控制等应用需求,提供应用软件所需的通信协定功能与应用程序介面。

蓝芽传输范围称为蓝芽微网(piconet),由一个主导(master)和最多七个从动(slave)的蓝芽装置来组成;主导装置掌管中已一蓝芽微网通信协定的运作;当然主导装置也可以是其他蓝芽微网的从动装置,从动装置也可以是其他蓝芽微网的主导装置。蓝芽的软件协定架构,是依据不同应用需求提供所需的模组,厂商开发时应依相关的规范来进行,以确保协定层次的相容性与互通性。

蓝芽用到的地方可以说是非常广,对消费者而言,蓝芽的实际运用领域有,比如说使用无线耳机组可以和手机连接。这是目前较早看到的应用;还有如以无线传输的方式使打印机、遥控投影机;或者是无线音响、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都几乎可通过蓝芽以无线的方式来连接,甚至可以利用蓝芽进入区域网络,这对信息电脑族而言将会带来非常大的便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71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