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交缠复丝的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0129275.7 | 申请日: | 200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291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8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B·扬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1/16 | 分类号: | D02G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德国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交缠复丝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交缠复丝的设备,其具有一交缠装置,该装置上带有一个丝孔,至少一个与丝孔相通的吹气通道,以及一用于吹气通道的压缩空气源,其中各吹气通道的横截面沿丝孔方向增大。
例如,从WO 82/00668中便可得知一种这类设备。该已知设备具有一个丝孔,其横截面通常恒定。在某些情况下,丝孔的横截面在其长度方向上可以连续地或逐步地发生变化。它也可以具有收缩部和/或局部扩展部。这种已知设备中的吹气通道呈一拉伐尔喷嘴(Lavalnozzle)形状。
对复丝进行交缠意义重大,这是因为通过交缠能够增强单丝相互之间的一体性,从而使得在后续对复丝处理的过程中由毛丝所造成对导丝构件的损害较小。这相当于应用到平滑的变形纱上。作为评估交缠(或交叉)丝的一种措施,需要对每米纱线中的固定点数以及开口长度的平均和最大值进行测定,其中所述开口长度是指两个连续的交缠结点间的长度,也可以称作交缠节距。但是,在所述纱线的后续处理过程中,比如在由于织造而在纱线上所产生的应力作用下,会造成部分交缠结点偏移,以致于开口长度的平均和最大值增大,从而每米丝中的固定点数减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述类型交缠复丝的设备,它能够对复丝进行交缠以使得这些纱线的交缠性能的稳定性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少地发生变化。
此目的通过利用这样一种用于交缠复丝的设备可以实现,该设备具有一交缠装置,该装置带有一个丝孔,至少一个与丝孔相通的吹气通道,以及一个用于吹气通道的压缩空气源,其中各吹气通道的横截面沿丝孔方向增大,与各吹气通道相通的丝孔在吹气通道的开口之前具有第一部分,在吹气通道的开口区域具有第二部分,而在吹气通道的开口之后具有第三部分,其中垂直于丝孔轴线的丝孔第二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尤其是,第二部分的宽度至少沿正对开口的丝孔壁方向从吹气通道开口进入到丝孔逐步增大。
已经发现使第二部分的长度至少沿正对开口的丝孔壁方向从吹气通道开口处到丝孔逐步增大。
背离吹气通道开口,其长度和/或宽度可以以第一增量扩展,并随后呈一恒定尺寸。但是,它也可以在丝孔的整个第二部分上延伸,直至正对吹气通道的丝孔壁,其中它尤其适合在长度和/或宽度上连续增大。
这些措施使得需要设置在交缠装置所述部分中的交缠装置丝孔呈现明显扩展,以使得该部分中的丝孔宽度远大于吹气通道开口前后部分中其余丝孔的宽度,并且该部分中的丝孔同样至少丝孔的正对壁方向从其基部逐步扩展,其中在所述交缠装置中吹气通道与丝孔连通。被认为是横截面尺寸的丝孔宽度垂直于丝孔轴和吹气通道轴,而被认为是横截面尺寸的丝孔长度平行于丝孔轴。被认为是丝孔壁的丝孔基部沿丝孔的侧面平行于丝孔轴延伸,其中吹气通道开口位于所述壁上。
令人惊奇的是,利用本发明的设备可以用较少的能量生产出高度均一并具有较高固定点密度的纱。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以高于常规用于交缠复丝的设备的工作速度进行交缠。另外,交缠结点呈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即该性能能够使得对经受过微小变化,甚至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对这些丝加载后所进行的评估,优于利用常规设备交缠的纱。
在本发明的设备中,已经发现其尤其适合第二部分的长度和宽度以垂直于丝孔轴线的方向与吹气通道开口同轴增加。
尤其是利用其吹气通道以小于90度的角度开口进入丝孔的设备时,其适合于第二部分的长度和宽度沿背离吹气通道开口方向与吹气通道的轴线同轴增加。
在本发明的设备中,已经发现其尤其适合第二部分中丝孔轮廓至少在宽度方向上为U形。在这种情况下U形的侧面可以向外弯曲,从而使得丝孔第二部分的轮廓至少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抛物线形状,其中该抛物线的顶点被吹气通道的开口切去。
最好,第二部分中的丝孔轮廓为一由吹气通道开口切断的球形帽形状。术语球形帽应理解为是由一横截平面切去球形表面的一部分所形成的一球形不完全表面,因而从球形表面上最远点到横截平面的距离大约为球形表面直径的一半。如果从球形表面上的最远点到横截平面的间距等于球形表面直径的一半,那么该表面为一半球形表面。
本发明的设备其特征还在于丝孔第二部分的最大宽度为丝孔第一和第三部分平均宽度的1.5至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恩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92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