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摩装置以及配备有该装置的椅式按摩器无效
申请号: | 00129512.8 | 申请日: | 200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293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芳年;古家义也;久米正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装置 以及 配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背和胸两侧夹持住受验者肩进行按摩的电动按摩装置和配备有该装置的椅式按摩器。
以前的各种按摩装置都是将电机驱动力直接变换为夹持动作的装置,夹持动作的轨道一定,安装在椅子靠背上时按摩动作具有压迫感,并且使人感觉肩的舒适感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按摩装置和配备有该装置的椅式按摩器。
本发明的按摩装置具有4节连杆(4)和驱动该4节连杆(4)的驱动机构(3)。该4节连杆(4)由在向下的前端与受验者(7)的肩部(71)的后背中侧接触的具有突出部(45)的第1连杆(41),向下的前端与受验者(7)的肩部(71)的胸部一侧接触具有突出部(46)的第2连杆(42)以及与第1,第2连杆的各突出部(45)(46)相对应的基端一侧以轴连接的第3、第4连杆(43)、(44)构成,并且与第3、第4连杆(43)、(44)相连在第1连杆(41)上的联接轴(43a)(44a)之间的长度L1比在第2连杆(42)上的联接轴(43b)(44b)之间的长度L2长;该驱动机构(3)以与该4节连杆(4)相连接的第1连杆(41)的突出部(45)为中心使4节连杆全体向受验者(7)的肩部(71)加压方向以及向其相反方向施加力。
本发明的椅式按摩器,其椅子靠背(11)上部配备有上述按摩装置。
受验者(7)的肩部(71)的后背中侧对第1连杆(41)的突出部(45)加压时,4节连杆(4)变形,在肩(71)的位置稳定状态时突出部(45)的位置就基本确定了。
通过驱动机构(3)使4节连杆(4)受到对受验者(7)的肩部(71)加压方向的力时,以突出部(45)为中心4节连杆(4)向肩的胸部一侧移动。
在第2连杆(42)上,自突出部(46)至第3连杆(43)的联接轴(43b)的距离L4比在第1连杆(41)上,自突出部(45)至第3连杆(43)的联接轴(43a)的距离L3长,并且,联接轴(43a)(44a)之间的长度L1比在第2连杆(42)上的第3连杆(43)和第4连杆(44)的各个联接轴(43b)(44b)之间的长度L2长,所以,在4节连杆(4)向胸一侧移动时,第2连杆(42)的前端向第1连杆(41)的前端接近,在变形的同时移动。这样,使第1连杆(41)前端的突出部(45)和第2连杆(42)前端的突出部(46)对肩部(71)作夹的动作。
通过驱动机构(3)与上记动作相反,4节连杆(4)受到自肩部(71)离开方向的拉力时,以与肩部(71)接触的突出部(45)为中心4节连杆(4)回复到被肩压住的最初状态,第2连杆(42)的前端离开第1连杆(41),突出部(45)和突出部(46)放松对肩部(71)的夹持。
在驱动机构(3)的动作中,通过第1连杆(41)的突出部(45)和第2连杆(42)的突出部(46)对肩部(71)夹持和放松的交互进行,实现按摩动作。
成为夹持动作起点的第1连杆(41)的突出部(45)的位置,根据受验者(7)的肩部(71)对该突出部(45)的压力而确定,而且,驱动机构(3)的力不是直接转换为按摩力,而是通过使4节连杆(4)的变形来转换为按摩力,因此,按摩动作的轨道不是一定的,而是对应于受验者(7)的姿势及受验者(7)的肩部(71)对第1连杆(41)的突出部(45)压力来实现按摩动作。
与以前的按摩动作轨道一定的装置相比较,突出部(45)(46)对于肩部(71)的舒适感更为优越。
另外,就4节连杆(4),如果肩部(71)放开对第1连杆(41)的突出部(45)的压力,4节连杆(4)自身可自由变形,因此若受验者(7)相对于突出部(45)向前方移动时,前方一侧的第2连杆(42)就会自由向上方移动而放开受验者(7)。为此,受验者(7)在离开按摩装置(2)时,第2连杆(42)的存在不会成为防碍。
下面对附图进行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椅式按摩器的立体图。
图2是椅式按摩器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使用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按摩机构左右对称配置的立体图。
图5是自斜后方看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图6出示的是齿轮箱与齿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按摩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按摩动作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95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