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29664.7 | 申请日: | 200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45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镇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镇崇 |
主分类号: | H04B7/00 | 分类号: | H04B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社区 互助 通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有关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无线电装置的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及方法。
目前,无线通信皆强调点对点的相互联系方式,例如甲方发射信息给乙方或甲方与乙方之间互相传送信息。然而,无线通信有收发装置的物理限制及受国家法令对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得通信距离受到限制。一般而言,合法的私人无线对讲器材的通信范围约为20至50米之间,而许多简单的区域通信,例如汽车盗窃通知装置、学童的手持无线求救装置、垃圾车抵达的通报装置、火警或盗警通报装置及其他属于区域型或近距离的信息通报装置等等,若无公众电信网络或无线专用频道的辅助,在这种较短的通信范围使得无线电装置失去其使用的方便性及可靠性。
利用公众电信(PSTN)或无线专用频道的设置有助于突破上述通信距离的限制。但是,若使用公众电信网络或专用频道,则须履行公共协定(protocol)注册、记帐等手续,其使用设备亦较复杂,且使用成本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无线电装置的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是采用无线通信的信框格式(frame format),其中包括特定栏位(field)以控制信息传递的起始。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对传送信息内容加密的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以维持通信的安全及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转发信息(relayed message)功能的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较佳频谱效率的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本发明的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具有以信框格式组成的原始信息单元,其中含有发射者的识别码(ID)、信息内容/状态(message/status)及转发次序,经多个无线装置,且接力转发次序的过程以累加方式直至接力终止,并且利用信息单元可选择性地加密,以确保通信的安全及可靠性。
此外,当原始信息到达其目的地时,可传递一回复信息(echomessage)单元,进而避免相同的信息浪费频道资源。
本发明采取如下具体结构及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社区互助式通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无线电装置,其中一个无线电装置为传送信息单元的信息源;
所传送的原始信息单元包括以下数据:一识别码、一表示信息内容/状态的数码及一接力次序数码;
其中至少一个无线电装置为一接力机,在执行接力程序时,使用一信息单元一机接一机地接收与传送,直到接力程序终止,在接力程序中,接力次序逐次累进;
在无线电装置中之一为用以接收该信息的目的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多个无线电装置在相同频道上使用相同调制、格式和编码法则的社区互助式通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由无线电装置中的一个信息源产生及传送一个传送至目的装置的原始信息单元,该信息单元包括一识别码、一信息内容/状态及一接力次序;
b、进行接收与传送的接力程序,由多个无线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接力机自发出地一机接一机地以一信息单元传送该信息,其中,接力次序在接力程序中逐次累加:
c、终止接力程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本发明的多个无线电装置组成的互助式通报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信息单元的信框格式的示意图;
图3:接收及再传送的时间控制示意图;
图4: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信息单元的信框格式的示意图;
图5:多个无线电装置的示意图,说明于目的地为建立一通信窄径而发射回复信息单元;
图6:本发明中的信息单元经过多个无线电装置接力传送的流程图;
图7:本发明中的各无线电装置的流程图。
表1:本发明信息单元经过多个无线电装置接力传送的示意图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镇崇,未经刘镇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9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