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基合金,该合金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合金的产品有效
申请号: | 00130661.8 | 申请日: | 200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4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萩原光一;山崎胜;平田幸宏;平林光秀;伊藤幸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基茨 |
主分类号: | C22C9/02 | 分类号: | C22C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制备 方法 以及 使用 产品 | ||
1.一种铜基合金,其包含一种选自于α相、α+β相和α+β+γ相的基体相,一种具有比所述基体相的熔点更低熔点的组元,以及一种对所述基体相和所述低熔点组元进行分散以使所述低熔点组元均匀分布并且改善所述铜基合金的可切削性的组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铜基合金,其中,所述低熔点组元是Bi,对所述基体相和所述低熔点组元进行分散的组元是选自于Fe,B和Se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3.一种铜基合金,其包含一种硬相,一种软相,以及一种能够对所述硬相和所述软相进行分散并改善所述铜基合金的可切削性的添加剂。
4.一种形式为黄铜的铜基合金,其含有重量比分别为59.0-63.2%,0.3-2.0%,0.7-2.5%,0.05-0.3%和0.05-0.15%的Cu,Sn,Bi,Fe和P,余者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以便获得优异的脱锌容许极限,热锻性和可切削性。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铜基合金,其进一步含有重量比为0.03-0.25%的Se。
6.根据权利要求4的铜基合金,其中所述黄铜是一种热锻级黄铜,其含有重量比分别为59.0-62.0%,0.5-1.5%,1.0-2.0%,0.05-0.20%和0.05-0.10%的Cu,Sn,Bi,Fe和P,以及重量比为0.03-0.20%的Se。
7.根据权利要求5的铜基合金,其中所述黄铜是一种热锻级黄铜,其含有重量比分别为59.0-62.0%,0.5-1.5%,1.0-2.0%,0.05-0.20%和0.05-0.10%的Cu,Sn,Bi,Fe和P,以及重量比为0.03-0.20%的Se。
8.根据权利要求4的铜基合金,其中所述黄铜是一种机加工级黄铜,其含有重量比分别为61.0-63.0%,0.3-0.7%,1.5-2.5%,0.1-0.30%和0.05-0.10%的Cu,Sn,Bi,Fe和P,以及重量比为0.03-0.20%的Se。
9.根据权利要求5的铜基合金,其中所述黄铜是一种机加工级黄铜,其含有重量比分别为61.0-63.0%,0.3-0.7%,1.5-2.5%,0.1-0.30%和0.05-0.10%的Cu,Sn,Bi,Fe和P,以及重量比为0.03-0.20%的Se。
10.一种生产形式为棒或板的铜基合金的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对预定比例的原材料进行混合,以获得一种混合物,熔化所述混合物以获得一种熔体,将所述熔体连铸成铸坯,或者轧制所述铸坯,以获得一种成形体,热处理所述成形体,拉拔或轧制所述热处理后的成形体,以获得一种塑性件,以及对所述塑性件进行空冷或炉冷热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材料是重量比分别为59.0-63.2%,0.3-2.0%,0.7-2.5%,0.05-0.3%和0.05-0.15%的Cu,Sn,Bi,Fe和P。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材料是重量比分别为59.0-63.2%,0.3-2.0%,0.7-2.5%,0.05-0.3%,0.05-0.15%和0.03-0.25%的Cu,Sn,Bi,Fe,P和Se。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材料是重量比分别为59.0-62.0%,0.5-1.5%,1.0-2.0%,0.05-0.20%,0.05-0.10%和0.03-0.20%的Cu,Sn,Bi,Fe,P和Se。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材料是重量比分别为61.0-63.0%,0.3-0.7%,1.5-2.5%,0.1-0.30%,0.05-0.10%和0.03-0.20%的Cu,Sn,Bi,Fe,P和Se。
15.一种生产热锻级铜基合金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按预定比例混合原材料,以获得一种混合物,熔化所述混合物以获得一种熔体,将所述熔体连铸成铸坯,以及挤压或轧制所述铸坯从而获得一种成形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材料是重量比分别为59.0-63.2%,0.3-2.0%,0.7-2.5%,0.05-0.3%和0.05-0.15%的Cu,Sn,Bi,Fe和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基茨,未经株式会社基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06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