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施工工艺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0131129.8 | 申请日: | 2000-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5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发明(设计)人: | 晏正根;吴朝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 |
主分类号: | E04G11/34 | 分类号: | E04G11/3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邹琼 |
地址: | 336500 江西省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混凝土 单侧滑框倒模 施工工艺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设备,特别是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施工工艺及设备。
三峡永久船闸闸室边墙为薄壁衬砌墙结构,墙体厚度为1.5m-2.1m,一闸室高44米,二闸室高35米,墙背布置的1.5m×1.5m高强锚杆端头距结构线只有5cm,墙背设计有竖向及水平排水管网,迎水面为垂直面,单数块有浮式船柱等结构,因此造成仓面空间更加狭小,致使砼入仓极为困难。采用传统滑模装置,模板要随滑模提升机构一起滑升,同时滑模必须在混凝土尚未硬化时滑升,因此滑升必然对混凝土造成扰动影响,使其表面强度下降。此外,传统滑模易产生“搓衣板”现象,混凝土表面波浪现象不易消除。另外闸室施工任务重,工期短,工艺要求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施工工艺及设备,能有效地避免了滑升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扰动,克服了“搓衣板”现象,用该工艺浇筑,省力、省时,且质量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按如下方式进行:
a.测量放样,在基础上放出滑升框架的位置线;
b.计算好滑升框架的安装高度,搭设安装平台、组装单片式提升架,按设计线位置安装好,钢管支撑固定牢靠,提升架的横梁及立柱进行水平和垂直检测,将七组单片式提升架用槽钢连接,每片提升架的垂直度检测后,拧紧螺栓;
c.将围圈用专用钩子固定在提升架的立柱上,再安装滑道及模板,模板先刷脱模剂,模板与滑道之间涂黄油并用扎丝简易绑扎;
d.将六根导轨的下口与墙体预埋套筒相连,上口与高强锚杆相连;
e.将所有千斤顶装在横梁上,接通油路,进行耐压排气试验,直至油路无任何故障,插入所有爬杆,砼体外爬杆底面垫铁板并焊接牢固,锁定千斤顶的限位卡;
f.安装下料斗、下料槽并固定好;
g.安装钢管三角井架并加固;
h.在三层操作平台上铺设人行板。所有平台四周都安装防护栏杆及安全网;
i.分层浇筑,层高为一块钢模的高度,分五次将整板模板浇筑到顶,待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超过10-12小时后,将模板与滑道之间的连接全部解除,滑升框架开始滑升,第一次滑升高度比一块钢模高度高10-20cm,以后每次滑升一块钢模的高度,最底层模板(40cm)拆除并翻立。以后正常滑升;
j.滑框倒模施工结束,混凝土强度达到0.5MPa后,先将最后整块模板滑空拆除,再按照下料斗、液压系统、导轨、滑道、围圈、提升架、支承杆排架的顺序拆除完毕。
一种薄壁混凝土单侧滑框倒模装置由模骨装置、下料平台装置和液压提升装置三部分组成,模骨装置包括模板和滑升框架,滑升框架由滑道2、围圈3、导轨11和提升架4组成,下料平台装置包括下料斗9、下料槽10、支承立柱12和下料平台8,液压提升装置包括液压控制台7、千斤顶、支承立柱12和操作平台6,操作平台支承排架5上设置操作平台6,混凝土下料平台8和液压提升装置设置在操作平台6上,滑升框架整体与液压提升装置连接,滑道2与提升架4之间通过围圈3连接,提升架4沿导轨11滑升,导轨11的下口与墙体预埋套筒相连,上口与高强锚杆相连,模板1紧贴滑道2,模板1与滑升框架分离。模板1由一块块钢模拼成,每块钢模间采用U型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1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