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田复合除草剂无效
申请号: | 00131295.2 | 申请日: | 200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296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边东垣;郭新平;乔占超;周永波;彭怀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电除草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6 | 分类号: | A01N47/36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既森,毋致善 |
地址: | 450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田 复合 除草剂 | ||
本发明属于农业除草剂,特别是一种玉米田复合除草剂。
化学除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北方玉米田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化学除草剂,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通过对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玉米田化学除草效果的调查,发现在防除效果和除草剂品种上存在以下缺点:一是严格的芽前或者芽后使用条件不能适应目前小麦收割前后直接种植玉米的实际情况;二是经过多年来除草剂的使用,大部分杂草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在豫、冀鲁三省各地,玉米田的马唐、狗尾草等单叶杂草已发展成为玉米田的恶性优势杂草种类,其对玉米田的危害程度正逐年加大,对这类杂草的防除,目前尚无较好的除草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田复合除草剂,它既能用作芽前除草,又能用作芽后除草,而且对玉米生长没有不良影响,对后茬作物也无影响,既能防除双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单子叶杂草。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它含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和磺酰脲类除草剂,其特征在于:还含有酰胺类除草剂,它可以是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及其它酰胺类除草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乙草胺5-45%、莠去津5-45%、烟嘧黄隆0.2-5%;助剂可以是拉开粉BX、净洗剂LS、NNO、NF、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钙)、SOPA、农乳500、1600、1601、0201、0203、0208、2201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其含量为5-35%;增效剂可以是渗透剂T、益农渗透剂A、B、C,氮酮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其含量为1-15%;填料可以是白碳黑、高岭土、轻质碳酸钙、水、芳烃类等,其含量为0.1-70%。
本发明对已有适用于玉米的各种除草剂原药特性的深入研究,合理筛选配方和含量,并经过三年大田试验,获得了成功。喷施本除草剂后可在土壤表面形成药膜,未出土的杂草幼芽、幼根及芽鞘吸收后,药剂进入植物体内抑制和破坏发芽种子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使杂草幼芽和幼根停止生长,使杂草幼芽在未出土前就被杀死;喷施后对已出土的杂草通过根部和茎叶吸收,迅速传导到植物的分生组织及叶部,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且干扰植物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而在玉米等抗性作物体内,被玉米酮酶分解为无毒物质,因此,该除草剂对玉米安全。其在土壤中可被微生物分解,因而对下茬作物无危害。
本发明除草剂经过在河南省地区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仅具有现有除草剂对大多数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有显著的防除效果,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适用期长,杀草谱广。无论芽前或芽后处理,对单子叶杂草均能达到理想的防效,并且彻底弥补了现有乙·阿、都·阿等药剂在芽后处理时对马唐、牛筋草等单子叶杂草基本无效的缺点。2、用量少,基本无土壤残留,使用安全。由于该药剂为乙草胺、莠去津、烟嘧黄隆的复合制剂,三者之间的相互增效作用,各单剂用量少、药效好,克服了因莠去津的土壤残留对下茬作物造成的危害。3、对抗性杂草防除效果好。以往长期使用单一制剂的后果使玉米田中杂草已产生了较高的抗性,致使除草效果逐年下降,该制剂不仅对已产生抗性的杂草或经长期淘汰选择形成的恶性杂草具有较高地防除效果,并会有效地延缓杂草抗性的产生。
该制剂对绝大多数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有显著的防除效果,整体防效可达90%以上,详见表1、表2。
表1芽前封闭处理杂草防效一览表本剂用量药后15天株数株防效药后30天株数株防效药后45天鲜重鲜重防效(克/亩) (1.25m2) (%) (1.25m2) (%) (克/1.25m2) (%)120 11 93.1 14.5 92.3 68.9 93.1150 3 98.1 1.5 99.2 11.0 98.9180 0 100 0.8 99.6 2.0 99.8空白对照 159.3 198.5 99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电除草剂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电除草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12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