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弹性体层压材料有效
申请号: | 00131378.9 | 申请日: | 200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9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发明(设计)人: | 唐岩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5/00 | 分类号: | B32B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其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弹性体 层压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材料,它是由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层压形成的。
最近几年,从聚氯乙烯的可回收性等观点上考虑,存在着一种废除使用聚氯乙烯的趋势。人们认为热塑性弹性体是最适合替代聚氯乙烯的产物。
可是与聚氯乙烯相比,热塑性弹性体存在着一些缺陷,这是由于其缺少光泽,耐划伤性差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进行聚烯烃树脂,有机聚硅氧烷等混合的试验来改进光泽和耐划伤性。在那时,由于有机聚硅氧烷与热塑性弹性体相比是比较昂贵的,所以有一种可考虑的结构。其中必要的表面层由混合有有机聚硅氧烷的材料组成而底层由传统的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当采用这种结构用于汽车的车顶模制件和窗体模制件时,就会产生下面的限制。车顶模制件是用于汽车的车顶的而窗体模制件是用于窗玻璃部位的。这些部位在汽车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在阳光下并且材料的表面温度会变得很高。因此,这就需要材料在其外观以及例如80℃和400小时下表面的滑爽性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可是,由于在表面产生粘性,这些层压材料有时会失去表面的滑爽性,除此之外在80℃和400小时的试验之后其外观也发生了改变。
本发明的技术是提供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层压材料,该层压材料不会发生表面变化,甚至当其暴露在高温下时也不会产生粘性。
本发明包括下面的发明。
(1)一种层压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该层压材料中含有油性软化剂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B)层压在包括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A)的表面层上,其中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A)含有油性软化剂,在热塑性弹性体(A)中,油性软化剂与无定形组分(或如果聚乙烯加入的话与无定形组分和聚乙烯的总量)的比率(a)以及在热塑性弹性体(B)中,油生软化剂与无定形组分(或如果聚乙烯加入的话与无定形组分和聚乙烯的总量)的比率(b)要满足下面的必要条件:
比率(a)≥比率(b),
比率(a)=5~200wt.%,和
比率(b)=5~200wt.%。
(2)一种层压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根据上面(1)的层压材料中,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A)和/或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B)含有聚乙烯,并且在热塑性弹性体(A)中油性软化剂与无定形组分的比率(a’)和在热塑性弹性体(B)中油性软化剂与无定形组分的比率(b’)要满足下面的必要条件:
比率(a’)≥0.8×比率(b’),
比率(a’)=5~200wt.%,
比率(b’)=5~200wt.%。
(3)一种玻璃滑动槽道,包括根据上面(1)或(2)的层压材料。
(4)一种用于汽车的车顶模制件、侧壁模制件或窗体模制件,它包括根据上面的(1)或(2)的层压材料。
本发明将在下面作详细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层压材料中,表面层包括一含有油性软化剂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A),在认为需要的地方通过混合有机聚硅氧烷等改进表面的耐划伤性是有可能的。另外,本发明层压材料的底层包括一含有油性软化剂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B)。
本发明的层压材料例如可通过两台挤出机在不低于每种材料熔点下加热使表面层材料和底层材料熔融并通过形成一共挤的双层层压材料而制成的。另外,通过在不低于这些材料的熔点下施加热量并进行双色注射来制造层压材料也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层压材料中,形成表面层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A)和形成底层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B)至少是由聚烯烃树脂,以乙烯-α-烯烃-非共轭聚烯共聚物橡胶(由乙烯,具有3~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和非共轭聚烯组成)作为主要部分的烯烃橡胶和油性软化剂组成。
上述聚烯烃热塑生弹性体(A)和形成底层的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B)可在交联剂存在下通过动态热处理来制造,优选为10~60重量份的聚烯烃树脂(X),30~70重量份的乙烯-α-烯烃-非共轭聚烯共聚物橡胶(Y)(或通过添加其它的橡胶例如聚异丁烯,丁基橡胶和丙烯-乙烯共聚物而得到的橡胶组分)和5~50重量份的油性软化剂(Z)[(X),(Y)和(Z)的总量为100重量份]。
聚烯烃树脂(X)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烯烃时脂(X)的原料烯烃具体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2-甲基-1-丙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和5-甲基-1-己烯。这些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形式使用。聚合的方式可以为无规或嵌段的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13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