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活竹竹体采集天然竹汁的方法及专用取汁器无效
申请号: | 00131843.8 | 申请日: | 200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51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建汉 |
主分类号: | A23L2/04 | 分类号: | A23L2/0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荣玖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竹竹体 采集 天然 方法 专用 取汁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活竹竹体采集天然竹汁的方法及专用工具。
竹汁含有硒、锌、锗、钙等十多种微量元素,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等,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本发明人还发明了以从活竹竹体采集的天然竹汁为原料生产的天然竹汁系列保健饮料。目前,民间采集竹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竹子砍下截成段、用火烤中间,从两边收集竹汁,另一种方法是将竹子粉碎榨取、或蒸煮淬取,这两种方法都是以砍取竹子为前提,因而,要造成对竹林的破坏,毁坏生态环境,而且易造成竹汁营养成份的损失;ZL91105125公开了一种采集天然竹汁的方法,其特征是,将竹子弯曲后固定成弧形,砍去尾部或在竹子的下部的竹节上方打一个穿透竹内腔薄膜的洞,通过封闭装置采集从切口流出的无污染天然竹汁;96119065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从活立体竹中采集天然竹汁的方法,其特征也是在竹子的下部的竹节上方打一个穿透竹内腔薄膜的洞,这两种方法虽然当年也能采集到一些天然鲜竹汁,但不够多,由于在竹活体上所打的洞已穿透竹内腔薄膜,对竹体已造成伤害,几个洞打下来,竹体迟早会枯死,造成对竹林资源的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破坏竹子资源前提下,能连续不断地让竹子自然流出天然竹汁的新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活竹竹体竹节上任意位置上划一个宽8~12mm划痕,将专用取汁器平插入竹体3~6mm,挂上盛汁容器,竹汁自动流入容器中后经特殊处理后保存;每根竹每星期取汁一次,每一次的划痕的位置错开。
所述的专用取汁器是用不锈钢板制成的圆管,该圆管的一端截去一大半成圆弧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从活竹竹体直接采集天然竹汁后经特殊处理,能保持天然鲜竹汁的特性和各种药效及营养成份不被破坏。
2、本方法仅在竹体上开宽8~12mm划痕,将专用取汁器插入竹体3~6mm取汁,不用打洞,伤疤可长平,因而,不伤竹体,对竹子生长无影响。
3、每星期定期取汁,保证所取竹汁的营养成分不变,且可同时在多个竹节位置取汁、产汁多,每次可取1~2市斤。
4、经济效益好,在同样的管理、同样的施肥方法条件下,取汁后的竹林与不取竹汁的竹林相比,取汁后的竹林可多长30%的竹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之从活竹竹体采集天然竹汁的方法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从活竹竹体采集天然竹汁的方法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专用取汁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
一种从活竹竹体采集天然竹汁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竹体上划一个宽8~12mm划痕,将专用取汁器平插入竹体3~6mm,挂上盛汁容器,竹汁自动流入容器中后经特殊处理后保存。
每根竹每星期取汁一次,每一次的划痕的位置错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换,也可将专用取汁器微向上3~10°斜插入竹体。
所述的专用取汁器是用不锈钢板制成的直径为10~15mm、长度为50~100mm的圆管,该圆管的一端截去一大半成圆弧形(参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建汉,未经彭建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1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