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岗石的着色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31916.7 申请日: 2000-10-20
公开(公告)号: CN1349949A 公开(公告)日: 2002-05-22
发明(设计)人: 黄当睦;陈彰明;林文焰;陈福星;兰花水;何燕芬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4B20/10 分类号: C04B20/10;C04B41/61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徐开翟,林朝熙
地址: 3500***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花岗石 着色 技术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以金属无机盐或有机染料和助剂所组成的花岗石着色剂及其着色技术,其中金属无机盐着色的花岗石,具有类似天然花岗石那种耐晒,耐洗,永不退色的性能;而有机染料着色的花岗石,色彩艳丽,有较优异的耐晒,耐洗性能。本技术着色的花岗石板材内外色泽均匀,价格低廉,是现代装饰装修的理想板材。

装饰右材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材料功能与色泽造型于一体,融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高档建筑产品。装饰石材的发展水平,对高层建筑的档次,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大规模的开放开发,各种豪华搂字,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采用高级大理石,花岗石的装饰风范正方兴未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装饰石材的销量也与日俱增,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我国现有花岗石产品大都仍属低档品种,大量乡镇企业生产的普通灰白花岗石板材供大于求,而价格为普通灰白品种数倍以上的好品种,如:“中国红”、“四川红”、“挪威蓝”、“南非黑”等却很少,因此,目前我国每年还需进口数十万吨“印度红”等品种,价格十分昂贵;显然,石材的色彩是决定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建筑装饰的需求,研究低档石材的加工着色技术,势在必行,富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此,各国学者都曾致力于该技术的研究,美国专利U.S 4430091;3494715;3441362和日本特公昭63-282180均报道了花岗石的着色研究,我国也有一些有关文献报道,其中,大部采用染布时的普通染料,尽管外观色彩不错,但耐洗,耐晒性能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以金属无机盐为基质的无机着色剂及其着色技术和有机染料为基质的有机着色剂及其着色技术。

本发明的无机着色剂是由Fe,Co,Ni,Cu,Mn,Cr等金属的硝酸盐,硫酸盐及其它可溶性的盐类,溶剂,表面活性剂等组成的;其着色技术包括50--80℃下采取加压,减压(如抽空0.5-5小时),或常压浸渍法使花岗石浸透,然后经干燥,热解,氧化等着色工序。其中浸渍是在50--80℃下进行;热解需在200-300℃下加热1-3小时;而以水为溶剂,是由于花岗石具有吸附水的特性,使金属盐浸透花岗石成为可能,其用量是足以使无机盐成为饱和溶液或过饱和溶液;用烷基磺酸盐为表面活性剂,目的在于改善耐洗性能,溶液的扩散和渗透效果。在着色浸渍过程中把着色溶液维持在50--80℃温度下,既可增加金属盐的溶解度,又可降低溶液的粘度。有时将装有石材的容器抽真空后,注入溶液,或注入溶液后进行加压,是由于石材在真空或加压下具有更高渗透性能的缘故。此外,最后热处理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渗入石材中的无机盐(如Fe(NO3))分解为金属氧化物(Fe2O3),使其在石材细孔中慢慢聚积成为浓色,另方面,可促使无机盐的分解气(如NO2等)从石材中逸出,使色料能牢固地附着在花岗石的内表面上。

本发明的有机着色剂,是由耐晒醇溶或油溶染料为基质,添加溶剂,稀释剂,渗透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等助剂组成的。其醇(油)溶染料可以是醇溶大红、油溶火红、醇溶艳红、醇溶黄等,其耐晒度需在7-8级以上,其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等醇类,其含量是可以使各种染料成饱和或过饱和溶液;烯释剂可以是环己酮、溶纤素等,其重量含量可以为3-20%,最佳为5-10%;渗透剂可以是矿物油、甲苯、二甲苯等,组分重量含量可以为5-20%,最佳为10-15%;粘合剂可以是醇酸树酯、环氧树酯、聚氨酯、酚醛树酯等,其重量含量可以为1-10%,最佳为2-5%。其着色工艺是:先将花岗石材在70--90℃下加热30-60分钟,而后可以采用加压,减压(如抽空2-6小时)或常压法,在30--80℃下浸泡数小时至数十小时,经洗涤,80℃干燥后用硅油涂抹,即可得到着色产品。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无机着色的花岗石,具有色泽均匀、耐洗、耐晒、永不退色的特点。(2)有机着色的石材,色泽艳丽,且具有优异的耐候性。(3)可使低档石材提高档次,满足建筑市场的需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花岗石着色技术,是使低档灰白石材提高档次成为装饰板材,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1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