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32112.9 | 申请日: | 200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05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发明(设计)人: | 中沟紫织;渡边浩志;生川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10/38;H01M4/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永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蓄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包括可吸附与解吸附锂离子的负极、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非水电解质、其特征是是至少在所述正极或负极的一个表面上形成聚偏氟乙烯树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在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具有隔离两者的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正极及所述负极的表面上形成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是只在所述正极的表面上形成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层使用偏氟乙烯均聚物或从二偏氟乙烯、三偏氟乙烯、四偏氟乙烯、六偏氟乙烯、乙烯中选择的一种以上偏氟乙烯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厚度为2μ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聚偏氟乙烯树脂层的厚度为5μm以上8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隔板是由纤维状的基础材料构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纤维基础材料为无纺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极含有以含锂的钴氧化物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所述负极含有以石墨作为负极的活性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非水电解质是凝胶状电解质。
13.一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可吸附与解吸附锂离子的负极、以含锂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是包括:形成含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工序;形成含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工序;至少在所述正极或负极的一方形成聚偏氟乙烯树脂层的工序;使所述正极及负极叠合夹持电解质而形成电池的工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包括:形成聚偏氟乙烯树脂层工序;使聚偏氟乙烯树脂与溶剂混合形成溶液的工序;将所述溶液涂布在正极或负极上的工序;除去所述溶剂的干燥工序;所述叠合工序是在所述干燥工序之后实行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包括:形成聚偏氟乙烯树脂层的工序;使聚偏氟乙烯树脂溶解在丙酮中的形成溶液的工序;用刮均涂浆法将所述溶液涂布在所述正极或负极上的工序;在真空中热处理的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热处理工序为加热到60-150℃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21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雾器
- 下一篇:具有短路特性的高速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