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32293.1 | 申请日: | 2000-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55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周一欣;周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存秀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低温 工质 膨胀 系统 能源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盛装高压低温工质的微型不锈钢容器(1)及与其同轴放置的微涡轮(6),不锈钢容器(1)由圆形薄壁桶(16)和圆锥形薄壁桶(17)组合而成,其前端设有端盖(2),端盖上安装有与微型不锈钢容器(1)内腔相通的微管(21),微管(21)与缠绕在微型不锈钢容器(1)外壁上的薄壁细管(3)相连通,微型不锈钢容器(1)与位于其后端同轴放置的微涡(6)之间设有隔热片(4),缠绕在微型不锈钢容器(1)外壁上的薄壁细管(3)的径向出口与微涡轮(6)的涡轮片的攻角呈2-85度角。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平行缠绕在微型不锈钢容器(1)外壁上的薄壁细管(3)为1-5根,其间距为1-2mm,直径为1-2mm,每根薄壁细管(3)的出口均与微涡轮(6)的涡轮片的攻角呈2-85度角。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涡轮(6)的材质为耐腐蚀、耐冲击的轻金属。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管(21)与薄壁细管(3)为相连通一体的结构。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材料4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泡沫塑料。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材料(4)端部连接在用于保护微涡轮(6)并将氮蒸汽限制在小空间内的金属薄壁圆环(5)上,圆环上开有小孔(15),缠绕在微型不锈钢容器(1)外壁上的薄壁细管(3)末端由(15)穿过,其径向出口与微涡轮(6)的涡轮片的攻角呈2-85度角。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涡轮(6)由一对微轴承(8)固定支撑,并通过用以支撑固定微轴承(8)轴承支架(9)和用以支撑固定微型不锈钢容器(1)的基底支架(13)焊接或螺钉固定在基底衍架(10)上,基底支架(13)与衍架基底(10)之间采用地脚螺钉(11)固定。
8.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涡轮(6)的材质为钛合金。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低温工质膨胀作功的微系统能源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型不锈钢容器(1)的长度为1-10cm,组成微型不锈钢容器(1)的圆形薄壁桶(16)的直径为1-5cm,壁厚为0.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22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轮(或转体)发动机和转轮(或转体)泵
- 下一篇:封装材料用的焊球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