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压开启式复合棉签无效
申请号: | 00133593.6 | 申请日: | 200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52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振东 |
主分类号: | A61F13/36 | 分类号: | A61F13/36;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启 复合 棉签 | ||
本发明涉及医用及生活用复合棉签,尤其涉及一种折压开启式复合棉签。
用棉签蘸上药水瓶中的药液涂抹伤口是用于皮肤消毒的传统方式。其不仅存在不易携带、不易储存等缺点,更存在着因频繁打开瓶盖而导致的药物组分挥发使得其有效浓度降低的问题,影响了使用的安全性。
为解决此类问题,现有技术均是将传统棉签签杆兼作容器,再将药水灌入其中,但由于其存在着“密封要求严格与开启要求简单”的矛盾,故无论是用硅油封闭还是用机械密封方式封闭,都达不到严格密封的要求,因为硅油分子间隙大,酒精及其它物质分子易从硅油分子间隙中透过而继续挥发;机械密封的效果极易受到加工精度及装配质量的随机影响。还有的技术方案虽解决了严格密封的问题,却又导致了开启困难、贮存在签杆中的药液流不出、流不尽或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压开启式复合棉签,其克服了将棉签签杆兼作容器类技术方案而出现的封闭不严、开启困难、成本过高等问题,使用时只需折压签杆封闭端部的囊状容器,处于密闭状态的复合棉签即被开启,囊状容器中的工作液体流经签杆管腔迅速浸入棉体中,即可使用。该产品使用前封闭严格、使用方便、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压开启式复合棉签,包括一端置有棉体的管状签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签杆另一端封闭并有一受力即可破坏之结构;管状签杆封闭端固接密封一个将其受力即可破坏之结构罩于内腔的囊状容器;囊状容器内同时置有气体和工作液体。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所述管状签杆封闭端之受力即可破坏结构是与管状签杆同质一体的、一端沿管状签杆轴线方向伸出且端口封闭、另一端伸入管状签杆内的易折断尾管。
所述囊状容器是有一端口、其端口内径与管状签杆封闭端外径相应并固接密封且具有弹性的被封闭的类锥状体容器。
所述囊状容器中置有的气体是压力为常压的氮气与净化空气之一。
所述管状签杆封闭端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
所述管状签杆开口端被棉体包覆的管壁上开有条状通孔。
所述囊状容器是一有一个端口、其内径与管状签杆封闭端外径相应并固接密封且具有弹性的被封闭的管状容器。
所述管状签杆封闭端之受力即可破坏结构是与管状签杆同质一体的、沿管状签杆轴线方向伸出的易折断尾管。
所述囊状容器是有两个端口、其内径分别与管状签杆封闭端外径与易折断尾管开口端外径相应并分别与其固接密封且具有弹性的被封闭的类锥状体容器。
所述管状签杆封闭端之受力即可破坏结构是管状签杆被罩于囊状容器内腔并封闭的易折断端部。
所述管状签杆封闭端之受力即可破坏结构是插入并固接密封于管状签杆端口、且罩于囊状容器内腔的、端口封闭的易折断尾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封闭状态时及开启状态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封闭状态时及开启状态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在封闭状态时及开启状态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在封闭状态时及开启状态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在封闭状态时的轴向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各部位名称为:
10——管状签杆 11——易折断尾管
12——开口端管壁通孔 13——封闭端管壁通气孔
20——囊状容器 30——棉体
60——工作液体 80——气体
实施例之一: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折压开启式复合棉签,包括一端置有棉体30的管状签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签杆10另一端封闭并有一受力即可破坏之结构;管状签杆10封闭端固接密封一个将其受力即可破坏之结构罩于内腔的囊状容器20;囊状容器20内同时置有气体80和工作液体60。
所述管状签杆10封闭端之受力即可破坏结构是与管状签杆10同质一体的、一端沿管状签杆10轴线方向伸出且端口封闭、另一端伸入管状签杆内的易折断尾管11。
所述囊状容器20是有一端口、其端口内径与管状签杆10封闭端外径相应并固接密封且具有弹性的被封闭的类锥状体容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振东,未经吴振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35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玫瑰油
- 下一篇:半齿轴传动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