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频带限幅滤波器装置和传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34245.2 | 申请日: | 200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29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新出弘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26 | 分类号: | H04B7/26;H04B1/707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志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频带 限幅 滤波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传输频带限幅(transmission band limiting)滤波器装置和传输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传输频带限幅滤波器等,用于对便携式电话机和基站系统执行传输数据的传输频带限幅处理操作。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在蜂窝便携电话系统中,使用多路接入系统以便同时在基站和多个移动站(通信终端)之间建立通信。在此多路接入系统中,基站和/或多个移动站接入空闲无线线路以便建立无线通信。此多路接入系统主要细分为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和码分多址(CDMA)系统。然后,基站为移动站分配对应于在相关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多路接入系统的多路接入参数。
在FDMA系统中,通过改变频率形成多个信道。在TDMA系统中,通过很小地偏移时间来形成多个信道。相反,在CDMA系统中,由于信道根据复用在信号上传输的特定代码而彼此区别,使用所有的频率和时间,因此存在这样的缺陷:频率分量加宽,频率利用率降低,因此应当使用宽带线路。然而,此TDMA系统拥有这种特性,即由于复用代码来转换信号,能够维持高度安全的特性。因此,这种TDMA系统被广泛使用。
另一方面,在CDMA系统中,特别是,当执行复用处理操作时,必然存在大电流瞬间流动的可能性。在此CDMA系统中能够限制传输功率的所谓“限幅器功能元件”可以构成主要的重要因素。
常规地,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号平-9-18451中公开了装备有峰值幅度抑制功能元件的传输装置。
如在图24中表示的,在这种CDMA系统中采用的传输频带限幅装置是由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幅器处理单元2401和n次重复取样ROF单元2402构成的,所说的CDMA系统采用扩频通信系统,多个用户存储在相同的频带内。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幅器处理单元2401限制复用数据的幅度(amplitude)。n次重复取样ROF单元2402对此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幅器处理单元2401的输出数据取样,并截止这种具有大幅度的输出数据。
首先,被复用和从一个输入端“idate”和另一个输入端“qdate”输入的传输数据被输入到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制处理单元2401。然后,此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制处理单元2401对具有大于预定值的输入传输数据执行输入动态范围限制,以使抑制传输数据的最大值。
接着,其最大值已被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幅器处理单元2401抑制了的传输数据输入到n次重复取样频带限幅滤波器单元2402,以便通过传输频带限幅处理操作对其进行处理。然后,由n次重复取样频带限幅滤波器单元2402利用传输频带限幅处理操作进行处理的传输数据经输出端“iout”和另一个输出端“qout”传送到后级。
另一方面,如图25所示,由n次重复取样频带限幅滤波器单元2402利用传输频带限幅处理操作进行处理的传输数据被瞬时峰值抑制处理单元2503进一步处理以便抑制此传输数据的瞬时峰值。已提出了上述装置。类似于首先提出的在图24所示的装置,在此装置中,被复用和从一个输入端“idate”和另一个输入端“qdate”输入的传输数据被输入到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幅器处理单元2501。此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制处理单元2501对这种具有大于设定值的输入数据执行一种输入动态范围限制操作以便抑制传输数据的幅度。
接着,其最大值已被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幅器处理单元2501抑制了的传输数据输入到n次重复取样频带限幅滤波器单元2502,以便利用传输频带限幅处理操作对其进行处理。然后,由n次重复取样频带限幅滤波器单元2502利用传输频带限幅处理操作进行处理的传输数据,产生不同于n次重复取样频带限幅滤波器单元2502拥有的峰值产生因数所抑制的峰值的一个峰值,尽管传输数据的幅度已经被传输数据输入动态范围限制单元2501抑制掉。结果,对于从n次重复取样频带限幅滤波器单元2502输出的传输数据来说,装备有传输功率检测功能元件和瞬时峰抑制功能元件的处理单元2503抑制了瞬时峰和具有大于再次设定的值的这样一个信号的峰值。接着,从该处理单元2503输出的数据经输出端“iout”和另一个输出端“qout”传送到后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4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