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棚培育五期幼蟹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36506.1 申请日: 2000-12-28
公开(公告)号: CN1296742A 公开(公告)日: 2001-05-30
发明(设计)人: 李宽意;胡文英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奚幼坚
地址: 21000***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培育 五期幼蟹 技术
【说明书】:

发明涉及河蟹的人工养殖,特别是一种在北方寒冷地区低洼盐碱地利用温棚培育五期幼蟹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优质水产品,颇受人民喜爱,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目前国内河蟹养成商品蟹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一龄蟹种(扣蟹)养成,所产商品蟹个体较大,一般规格都在120g以上,市场价格好,盈利较高,但由于蟹种价格高昂,部分蟹种易发生性早熟而死亡,导致效益降低;二是由五期幼蟹(豆蟹)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蟹,即所谓河蟹快速养殖法,养成的商品蟹个体较小,规格一般在70-100g左右,但养殖成本低,蟹种一般也不会出现性早熟现象。由于投入少,风险低,盈利也较为可观,一般养殖户都乐意采用第二种途径进行河蟹养殖。为了延长河蟹养殖周期,豆蟹的培育,一般采用大棚培育的方法。关于这方面的试验已有不少报道,但豆蟹的成活率均较低,一般为20%左右。提高豆蟹的出苗率,对于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温棚培育豆蟹的成活率,特别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具有独特水土理化条件的低洼盐碱地,运用保水、调温、水质调控及防病等技术培育豆蟹,解决了低洼盐碱地鱼塘水体矿化度偏高,养殖品种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土质培育水池及在土池上方搭建塑料大棚,棚内设有向水池的增氧、调温装置以及水池的给、排水系统,对池内蟹苗进行投饲和疾病防治并注意对水质进行调控,其特征是:a.物理环境综合调控:温度采取综合调节法,在幼蟹培育前期,昼夜温差大,气温低时,大棚应密封不通风换气,并用加热器加热空气,使水温稳步上升或缓慢下降,补充水量应在下午进行;幼蟹培育后期,气温增高,白天应掀开大棚通风换气降温,补水应在上午进行;b.水环境综合调控:培育池为新开挖的土池,若用旧池改造,需先清除污泥;增氧应在傍晚至第二天上午8时左右进行,并根据天气、水质及幼蟹活动情况不定期增氧;c.疾病综合防治:培育池使用前用高锰酸钾、漂白粉泼洒消毒;下苗后每7-8天一次用高锰酸钾液或生石灰泼洒消毒,二者交替使用;用硫酸亚铁、硫酸铜和土霉素混合后拌和饲料定期投喂。c中所说培育池使用前消毒的高锰酸钾及漂白粉浓度为2ppm;每7-8天消毒的高锰酸钾浓度为0.7-1.0ppm,生石灰水浓度为10ppm;硫酸亚铁、硫酸铜和土霉素混合与饲料拌和,用量为每50kg饲料三种药物各加4g。在放苗前15天左右种栽不同种类的沉水植物,并及时培育浮游动物,蟹苗最好在技角类高峰期下塘。对于北方地区低洼盐碱池,土质为砂土、粉砂土的类型,地下水位影响池水水位变幅较大,应及时每日补水调节水位。

实施例:

试验地点位于山东省禹城市低洼盐碱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试验站内。建大棚一个,南北长40.5m,东西宽5.5m,大棚呈拱形,骨架材料为毛竹,每隔0.5m一根。棚顶覆盖双层聚乙烯塑料薄膜,薄膜四周埋入土中,大棚两端留门,便于管理人员进出和通风透气,薄膜上用多道粗索缚牢,棚四周用1.0m高的草垫围紧,东西方向每隔10.0m盖一草垫防止大风吹坏。棚内有100w白炽灯六个,均匀悬挂于距棚顶0.3m处。棚顶最高处距池底2.5m。

大棚内培育池为土池,南北长40.0m,东西宽5.0m,面积为200m2,坡比为1∶2,池深0.7m。增氧用空气压缩机,加水用小型潜水泵,各有橡胶管伸入池中,管道铺设距池底0.2m,并在管道上均匀扎小孔,以利均匀鼓气与加水。加水时潜水泵用40目的筛绢网缚牢,以防野杂鱼等进入培育池。电炉及取暖器(共5000w)加热。另配有7500w发电机一台以防停电备用。3月20日培育池分别用浓度均为2ppm的高锰酸钾、漂白粉泼洒消毒,3月24日在池底栽入菹草,覆盖水面2/3-3/4。

3月29日从日照一育苗场购买淡化6天的大眼幼体1.5kg,规格较整齐,13万只/kg,苗体健壮,活力强。蟹苗平均分装于三个蟹苗箱,蟹苗箱在使用前先在洁净的水体中浸泡2-3小时,充分吸水,再均匀铺上一层水草,然后放入大眼幼体。经过6个小时的运输,于3月30日抵达试验现场,蟹苗从出池、运输,到入棚温差不超过5℃。在温棚中,蟹苗适温淋水20分钟左右入培育池,入池后立即用土霉素加水全池泼洒杀菌消毒。

蟹苗放养后,第1-2天用熟蛋黄(用纱布漂洗)和豆粉加水泼洒全池,第3-7天配料中稍加入一些鱼糜,日投饵6次,日粮为蟹苗体重的200%;第8-24天,改为鱼肉蛋羹,用纱布漂洗成细颗粒,然后与豆粉混合泼洒,日投饵4次,日粮为100-150%;第24天后,饵料不变,日投饵3次,日粮为80-30%。饵料中定期加入土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药物预防及硫酸铜等微量元素添加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6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