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形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37575.X | 申请日: | 200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298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13 |
发明(设计)人: | 双远华;赖明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远华 |
主分类号: | B21B38/04 | 分类号: | B21B38/0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24***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对管形质量测量的仪器,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无缝钢管壁厚精度的横向、纵向测量装置。
热轧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管体的壁厚精度,特别是横向壁厚的均匀程度,是钢管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为提高荒管的壁厚精度经常需要调整轧制工艺参数,因此,管形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地提出了一些测量方法,如:(1)德国曼耐斯曼钢管公司研制的“激光一超声波测量系统”,它是由脉冲激光器产生超声波,通过干涉来测量物体厚度,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该方法正在实验阶段,还未商品化。这种非接触式测量不但有其应用的局限性,而且系统庞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2)“超声波测厚仪”,国内目前大量使用便携式超声波测厚仪。该方法一般用于钢板的厚度测量。当用于钢管的测量时,存在精度低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钢管外形是圆柱体,超声波测量仪难以准确沿管表面的法线方向定位,稍微有一定的角度偏差,将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3)破坏性实验法,是目前在国内钢管生产现场普遍使用的一种手工测量方法。它将被测管体按照一定尺寸分段,沿横向解剖成若干相等管段,用壁厚千分尺对管段壁厚进行测量,再计算平均厚度。该方法既费工又费时,还不精确。它属于破坏性检测法,测量后的管材不能再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不同类型测量方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管形测量装置,它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测量精度高、不破坏管材的优点,适用于无缝钢管管形质量检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目的的。一种管形测量装置,由支座、主导向管及内表面测量机构、位移传感器、计算机四部分组成。两个支座分别安装在普通车床的卡盘和中心架上,被测钢管装入左右两个支座之间,一根主导向管穿入车床主轴孔并与支座的内孔滑动配合,通过牵引柄和副支架又与车床刀架连接在一起;主导向管内安装内表面测量机构,它是由固定在主导向管内的杠杆、垂直地安装在主导向管上并紧靠在被测钢管内表面的内测针、位于杠杆上并通过副支架与车床刀架相连的内表面位移传感器构成;外表面位移传感器位于被测钢管的外表面上并与车床刀架连接。为了使内测针与内表面靠紧,在内测针的尾端压装一个弹簧,弹簧又置于螺纹套内,螺纹套与主导向管的管壁螺纹连接。为了使位于杠杆上的内表面位移传感器,真实反映出内测针所检测到的表面高低情况,杠杆是用一个轴,垂直地与主导向管的管壁固定在一起,轴与杠杆之间安装有轴承。内表面位移传感器、外表面位移传感器将所得的钢管内外表面的高低变化信号,通过A/D转换器输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即可得到管形变化数据,并可显示在屏幕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为700mv/mm,可以反映至微米级误差,经实验证明,在0-3m内测量,系统最大误差只有0.03mm,因此测量精度高。由于装置是借助于普通车床的旋转与进刀系统,一般工人均可操作,计算机系统具有直观、友好界面,只需按回车键即可完成测量工作,因此操作十分简便。由于内外表面位移传感器的合理设置,使得车床卡盘带动被测钢管旋转时,可获得同一截面内钢管壁厚的测量数据,刀架的纵向移动可获得钢管纵向的厚度误差,因此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另外本发明还具有制造成本低、价格便宜、不破坏钢管的优点。是无缝钢管生产中检测管形质量的较理想的仪器。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加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要构造示意图(部分主视);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数据采集计算机系统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远华,未经双远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75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