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频发射万用免持听筒座组无效
申请号: | 00200268.X | 申请日: | 200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494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克礼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频 发射 万用 听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频发射万用免持听筒座组。
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免持听筒座组的示意图;座组10在内部设一音频放大器,并在外部配合连接一扬声器50构成,其所需的电源通过一插头30取自汽车点烟器插座的电源,该座组10主要提供特定规格、特性的移动电话20设置,通过特定配设的连接器40,使接听的音频讯号得以传输至音频放大器,再经由扬声器50放大播音,以达免持听筒接听的功效。传统的座组10有下述缺点:
1、连接器40需配合移动电话20输出端的构造,不具有共用的特性,
因此不适用于任一厂牌、款式的移动电话。
2、以所配设的扬声器50作为免持接听,其接听的音效较差,且于
行车的同时使用音响,需先将汽车音响关闭,方使接听不受干扰。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频发射万用免持听筒座组,通过集音与收音的方式,并通过调频讯号的发射,使之可利用汽车音响的调频接收机接听,具有接听便利及音效良好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频发射万用免持听筒座组,不受限于特定厂牌、款式的移动电话使用,提供使用者免持听筒接听及汽车音响的调频接收机接收自动切换,免去需切断音响电源或音乐干扰的麻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调频发射万用免持听筒座组,其特征在于:其以上壳及底壳用多数螺丝穿设并将一电路板锁接组合其中构成;其中,该上壳的上端一侧设一传音组,该传音组通过传导管连接收音器;该底壳前缘设一凸台,该凸台上设一组显示器,其通过排线与电路板连接,该电路板一侧设有多数按键,由底壳对应侧所设的圆孔凸出。
显示器为四位七段发光二极管。
电路板设一耳机插座。
底壳上设有一扣孔,与一设置座的组板凸扣扣组,该设置座设一底板,底板的中央设有一凸圆,与组板所设的凸圆上各设一活动孔,通过一具有中心孔的承环以一螺丝穿设组合。
收音器以传导管的端口与一微音器相对,再在外部设一封壳构成,该传导管的另一端端口,设在上述传音组的延伸臂上活动调整的集音罩中。
通过本实用新型一种调频发射万用免持听筒座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的创作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传统的免持听筒座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音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夹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8为图7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频发射电路方块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上壳60及底壳61,通过二者内部对应设置的螺孔柱68(上壳60的螺孔柱未示),各以一螺丝穿设并将一电路板90锁固组合其中构成(如图5上部的组体)。
上壳60的上端一侧设一传音组70,传音组70通过传导管74将移动电话收话音传输给收音器75,并转换成音频讯号由电路板90处理;上壳60的面板前缘设有挡堤62,一侧设有一固定的抵板63,另一侧设可活动的夹板64(如图6所示),配合上壳60面板内面固设的磁体(图未示),以利吸、夹固定任一款式的移动电话。
底壳61前缘设一凸台65,凸台上设一组显示器96,通过排线92与电路板90连接,以显示该电路板90所设定的频率数。
上述的电路板90所需的电源,通过一插头30取自汽车点烟器插座,该电路板90一侧所设的按键91,由底壳61对应侧所设的圆孔67凸出,以作为电路板90的电源及频率调整控制与设定。
如图3所示,收音器75以传导管74的端口与一微音器77相对,再于外部设一封壳76,以避免其他外部的杂讯为微音器77所接收,传导管74为一般的塑胶软管,用以避免传统使用导线所产生的干扰。
上述传导管74的另一端端口,设于传音组70的延伸臂72上的可活动调整的集音罩71中,传音组70通过本体73组设于上壳60的一侧(请再参阅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克礼,未经吴克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