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暖炉无效
申请号: | 00200979.X | 申请日: | 200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2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增进 |
主分类号: | F24H1/22 | 分类号: | F24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张正星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暖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炉,主要供室内特别是单独供暖之用。
现有技术是以水为传热介质,以煤、油、可燃气体及电力为能源的大型锅炉进行集中供暖。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化合物,加热后形成沉淀物“水垢”,既影响传热,又易发生事故。由于水在0℃以下结冰成固体并膨胀,以及易造成管路的堵塞、破裂,因此在采暖过程中由于试压、停用、水处理等经常排放掉大量的水,造成了水资源大量的浪费、污染及热能损失。煤、油、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渣、尘、有害气体,运行中的噪音、污水等既浪费了大量能源,又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现有的一些小型燃油、燃气炉,不仅存在着排烟污染,也极易造成室内人员缺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安全、清洁、无噪音、无污染和安装使用方便的供暖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由箱体、电热体和循环装置组成,箱体内有电热体和温度传感器,循环装置的进入管、输出管将箱体和暖气片联通。
循环装置的进入管上连接有单向阀。
循环装置的输出管上串连有循环泵和单向阀。
箱体外有隔热层和外壳。
箱体顶上装有呼吸阀和油位标尺。
箱体侧装有电源插头。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图。
附图件号表示:
1、油位标尺 2、呼吸阀 3、外壳
4、隔热层 5、箱体 6、电热体
7、电源插头 8、进入管 9、循环泵
10、单向阀 11、单向阀 12、温度传感器
13、微机控制面板 14、输出管 15、暖气片
16、管道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图,主要由箱体5、电热体6和循环装置组成,箱体外包有隔热层4,隔热层外有外壳3。箱体顶部装有呼吸阀2和油位标尺1,油位标尺可以是人工观察,或者通过电控进行观察。箱体内部装有电热体6和温度传感器12。箱体侧有电源插头7。
循环装置包括输出管14、暖气片15和进入管8。进入管上连接有单向阀11,该单向阀11是防止箱体内的导热介质回流入管道15和暖气片之用。输出管14上串连有循环泵9和单向阀10,该单向阀10是防止暖气片15和管道16内的导热介质回流入箱体内之用。单向阀10和11结构相同,安装方式相反。单向阀10和11,可采用机械单向阀或电控单向阀,只在循环泵运行时单向顺流开启,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使炉外供暖系流的液体不会流入箱体内。输出管14通过管道16、暖气片15和进入管8联通。件号13为微机控制面板。
本实施例采用软化水防冻液或导热油为循环传热介质。如采用燕山牌YD系列的YD-260型号导热油,其物理特性为:工作温度≤260℃,凝点≤-20℃,密度(20℃)0.94g/cm3,其优点是:无垢,防冻,无汽化现象(在100℃左右),可多年使用,对金属无腐蚀。所以使用导热油为传热介质,设备运行和停用随机性极强,既节约费用,又节约能源。如采用软化水防冻液,其流动性较导热油更好,成本更低,软化水无结垢物质,冰点≤-35℃。但运行中有微量挥发,所以需要定期补充。
本实施例采用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其热效率≤98%,直接能源费用和燃油、燃气锅炉接近,综合费用要低得多。例如:1台1.4兆瓦的燃煤气锅炉,耗气量为:315.1Nm3/h,煤气费为0.9元/Nm3,其供热面积为14000M2。所以每小时平米的燃料费为315.1×0.9÷14000=0.0203元。
本实施例以京、津、唐、张家口地区的张家口住宿楼最高耗电量≤58w/m2(参考电力集团所发用电分析资料),计算每小时平米电费为
58÷1000×0.35(居民每度电费)=0.0203元
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用电采暖是一种既经济,又洁净的供暖方式,而从用电的时段讲23-7时是低谷时段,是国家鼓励用电的时段(若采用记时电,电费为0.2元/度),采暖在此时段正是用电高峰。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家庭采暖的实际需要,由微机控制随时供暖和不供暖,既满足使用者需要,又能极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节约开支。具体操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增进,未经李增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9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