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接市电用电场发光元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01058.5 | 申请日: | 200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145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0 |
发明(设计)人: | 赖丽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丽纯 |
主分类号: | H05B33/00 | 分类号: | H05B33/00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板桥***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市电 用电 发光 元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元件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市电110V/60HZ,使用低频交流市电电源激发点亮与外层有直接阻断湿气与电极击穿或漏电的薄膜照明灯具。
电场激发灯具(Electronluminescent Lump)广泛应用于薄膜式发亮显示的场合中,由于其电力耗损不大及其冷光的显示效果,故常被使用于小夜灯、大楼外观装饰、公园步道夜间路径指示、戏院走道指示……等等不需高照明亮度的场所中,除了可作为装饰外,还具有柔和的显示及照明效果,是受到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常用的电场激发灯具结构中,其结构及发光原理是运用透明薄膜上印刷发光层,再藉由两个印刷式的电极极层,分别印刷于供作导电发光的发光层上的发光粉体料间,藉由两个电极通上交流60~150伏400Hz~2000Hz的高频电源,使其在高频周期的条件下,进而产生激发发光的效果,故可用来作为灯具或背光指示使用。
在上述已知的电场激发灯具结构中,其激发所产生的亮光,是源于发光层的发光粉被流经的电流所激发产生的,而电流大小又与发光层及两电极间所产生的容抗值成反比,当然,容抗值愈低,电流愈大,发光层所产生的亮度就愈亮。有基于此,已知的电场激发灯具则采用以高电压及900~1000Hz的高压高频电源来作为激发电源,其他亦有因颜色及亮度问题的变化考虑,而使用交流115伏400~2000Hz的更高频电电源来激发点亮,故无法直接使用家用交流市电,而必需加装以电源转换器,如交频器(inveter device)来配合使用,除了产品成本与整体的灯具体积加大外,使用高频电源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在于发光粉层所构成的发光层及电极层间的阻抗将产生高热,而致使电极崩溃,因此使用阻抗的发光材料于两电极间,除了会使电极崩溃的区域会形成开路外,亦会因而产生黑点而进一步影响整个电场激发灯具的点亮功能,倘使电极继续崩溃,其黑点的出现区域将持续扩大,将使其点亮功能降低至无法使用的程度。
此外,上述已知的电场激发灯具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于电极与发光层间的层次湿气保护,特别是发光层的发光粉,若受外界湿气直接侵入,则会对电极直接造成破坏,对于其点亮功能及产品寿命将有负面不良的影响。
另外,在考虑将上述已知的电场激发照明灯具结构直接使用一般低频的额定交流市电电源(120伏60Hz)来作为泪发电源,则使该发光层与电极间将直接造成低频电击穿透的破坏,而致使大量产生上述的黑点现象,使该电场激发灯具的产品寿命因而大幅缩减,故一般而言,是不会被采行使用。
除此之外,在相关的先前专利技术方面,如美国专利第4767679号和美国专利第5491377号案,则揭露了一种典型常用的电场激发发亮元件,可以显见的是该案中亦必需如上述的电场激发灯具一样,使用高频的交流电源,除了必需另行配合以电源转换设备外,该电极部分将因高频而发热,并逐渐产生黑点而致损坏,另外,在该案中为了解决电极及发光层间网版印刷所造成的湿气入侵问题,而将整个结构包在胶套中,于制造时费时费工,使产品成本偏高,并且,在该案中所提到的另一个结构,是在于发光层的发光粉上涂上铝氧化物,虽可略为增强防潮效果,但阻抗相对变大,在通上电源后,其所能产生的亮度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直接市电用电场发光元件结构,其中,在发光层与电极间设有一介电层,以构成一缓冲电极作用,可使该发光层直接导入低频额定的交流市电电源来使用,不需使用电源转换器及使该发光层不会产生电击穿透的黑点现象。此外,本发光元件结构还特别在该外部设有一外缘保护层,为UV化型绝缘油墨所构成,于制造过程上可大幅省人力工时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并进一步使该电场发光元件整体具有最佳的防潮效果,以确保电场发光元件整体的产品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接市电用电场发光元件结构,至少包括一前导层、发光层、介电层、后导层及外缘保护层,其中,前导层为其外层,由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上镀以一层多元酯所构成,并在该前导层的下层设有一发光层,其为电场发光材料所构成,另于氧化铟连结至一市电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层下方设有一介电层,其为多种化学物质混合形成为一缓冲电极的结构,并于该介电层下包覆后导层,该后导层为碳胶导体构成,以连结至另一市电电极,以及,一外缘保护层,为UV化型绝缘油墨所构成,藉由上述结构,于该两市电电极间通以120伏60赫兹的交流市电,而令该介电层发挥缓冲电极作用,使发光层于低频激发电源条件下受激发亮,并由前导层低电阻特性及外缘保护层直接阻断湿气作用,以防止湿气渗透、高热及电极击穿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丽纯,未经赖丽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1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轨自动伸缩门导正器
- 下一篇:抽油杆防磨防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