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吸导液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2952.9 | 申请日: | 200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071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晶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晶维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新平 |
地址: | 332000 江西省九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导液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液器,尤其是一种虹吸导液器。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虹吸原理来进行液体的输送,为了产生虹吸现象,有时人们不得不用嘴来吸气,稍不留意液体就会进入人嘴中,如果是有害液体,这必将影响人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提供一种能产生虹吸现象,并进行液体传输的虹吸导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虹吸导液器包括气囊、气囊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液管的进液端内为圆柱通腔,另一端内为圆柱通腔及侧输液腔,圆柱通腔之间由中间输气孔相连,进液管侧面与气囊管一端相连,气囊管的另一端与气囊相接,气囊管通过进液管侧面通孔与其内通腔相通。进液管的一端通过内螺纹与圆柱管连接,圆柱管内为通腔,进液管的圆柱通腔内还设有弹簧及球芯。出液管的一端与进液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螺纹连接,出液管与圆柱管之间设有弹簧及球芯,圆柱管侧面上套有圆环管,圆环管上轴向均开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虹吸导液器通过气囊、气囊管、弹簧及球芯作用,便可产生虹吸现象,使液体经进液管进入导液器,并从出液管流出导流器,从而实现液体的虹吸导液,它可避免以往用嘴吸气产生虹吸现象的不卫生做法,其适用范围广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虹吸导液器包括气囊1、气囊管3、进液管6、出液管8,进液管6的进液端内为圆柱通腔20,另一端内为圆柱通腔19及侧输液腔17,圆柱通腔19、20由输气孔18相连,侧输液腔17与圆柱通腔20连通。进液管6侧面与气囊管3一端相连,气囊管3的另一端与气囊1相接,气囊1内设有弹簧2,气囊管3通过进液管6侧面通孔与圆柱通腔19连通。进液管6的一端通过内螺纹与圆柱管7连接,圆柱管7内为通腔,进液管6的圆柱通腔19内还设有弹簧4及球芯5,弹簧4的一端靠在圆柱管7端部,另一端与球芯5连接,球芯5设置在输气孔18端部。出液管8的一端与进液管6的一端通过连接管11螺纹连接,出液管8与圆柱管7之间设有弹簧9及球芯10,弹簧9一端靠在出液管8端部,另一端与球芯10相连,球芯10设置在圆柱管7内的通腔16端部。圆柱管7的侧面上套有圆环管12、13,圆环管12、13轴向分别开有通孔15、14,圆环管12与连接管11固定连接,可采用键槽连接,圆环管13与进液管6端部固定连接,可采用螺栓连接,通孔14、15可与进液管6上的侧输液腔17相通。
虹吸导液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转动连接管11,使圆环管12的通孔15与圆环管13的通孔14错开,形成闭路,再挤压气囊1,压气囊时,球芯10脱离通腔16,球芯5在弹簧4作用下关闭输气孔18,将通腔19中空气排出,松开气囊时,球芯10在弹簧9作用下关闭通腔16,球芯5脱离输气孔18,圆柱通腔20中的空气进入圆柱通腔19,如此反复,所需导送液体进入通腔20及侧输液腔17,此时,只需转动连接管11,使圆环管12的通孔15与圆环管13的通孔14重叠并与侧输液腔17形成通路,液体便通过侧输液腔17形成通路,液体便通过侧输液腔17、通孔14、15再经出液管8流出,形成虹吸导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晶维,未经朱晶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2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