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无效
申请号: | 00203534.0 | 申请日: | 199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12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向阳;阮常春;徐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向阳;阮常春;徐翔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壳式内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指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
在现有技术中,工业锅炉炉膛由水管组成,炉膛横截面为方型,水管外表面为对流受热面,所用的高温分离器由耐火材料制成或耐火材料当中衬以水管或蒸汽管起冷却作用,炉膛周界、对流受热面周界、高温分离器外壁均砌有厚重炉墙。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着以下缺陷:1、由水管组成的炉膛,周界不连续,易磨损。2、方型炉膛,受热面不均匀,易引起水冷壁管的水循环问题。方型炉膛不利于炉内气固混合物的循环,而引起磨损问题。3、含灰气流冲刷水管束引起严重的磨损问题。4、厚重的炉墙及保温耐磨材料,引起锅炉很大的热惯性。锅炉启动运作及变负荷运行时,响应速度很慢。5、水管锅炉耗钢量大,制造成本高,体积庞大,不适合制造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6、锅炉一般为负压运行,不利于燃烧、换热、脱硫、脱硝。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正压内循环流化床锅炉”(94102536,实审),包括一压力容器,一设在压力容器中的炉膛和一带空气扩散装置的主流化床燃烧室,一热能回收室用一倾斜隔墙与主燃烧室隔开,一被流化介质送入和送出主燃烧室的热能回收室,一自由空间整体形成在主燃烧室和热能回收室上方,使从主燃烧室的热能回收室排出的烟气在该空间中混合。但这种设计仅仅用于发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它能强化燃烧与换热,减少受热面的磨损,体积小,能实现快装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由锅壳、流化床燃烧设备及炉膛、高温气固分离器、烟管等组成,烟管作为对流受热面,其特征在于:炉膛的周界由承受工质外压的圆筒形炉胆构成,炉膛、高温气固分离器、烟管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锅壳内,锅壳之间以汽连管、水连管相连,空气、灰粒子、烟气也通过管道使锅壳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炉膛、高温气固分离器和烟管在不同的锅壳内,都得到水冷却,高温气固经过炉胆在高温气固分离器内分离,含灰气流在烟管内作纵向冲刷。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圆形截面的炉膛,有利于炉内换热,有利于炉内灰粒子的循环,有利于含灰气流按一定的要求旋转。2、易于实现微正压燃烧,强化燃烧与换热,提高脱硫、脱硝的效果。3、炉胆、烟管表面易制成规则、光滑,可减少受热面的磨损。4、没有笨重的炉墙和保温耐磨材料,可减小锅炉的热惯性,实现快速启动。5、结构紧凑,体积小,易实现快装化。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是本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A为灰粒回送,B为含灰气流,C为洁净气流。
如附图所示,一种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由锅壳(1—1,1—2,1—3)、流化床燃烧设备及炉膛、高温气固分离器(3)、烟管(4)等组成,烟管(4)作为对流受热面,其特征在于:炉膛的周界由承受工质外压的圆筒形炉胆(2)构成,炉膛、高温气固分离器(3)、烟管(4)分别布置于不同的锅壳(1—1,1—2,1—3)内,不同的锅壳(1—1,1—2,1—3)之间以汽连管、水连管相连,空气、灰粒子、烟气也通过管道使锅壳(1—1,1—2,1—3)相连。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分体锅壳式内循环流化床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向阳;阮常春;徐翔,未经郑向阳;阮常春;徐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3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炮型音响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具多用途的管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