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关与导线快速接合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04887.6 | 申请日: | 200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俊庆 |
主分类号: | H01H9/00 | 分类号: | H01H9/00;H01R4/48;H01R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鸿谋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潭子乡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导线 快速 接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开关与导线快速接合的结构,于开关的底座相对导线处各设有置槽,而各导线端部另设有接头,使其各导线可确实的与置槽相互卡制接合成一体,以达到快速接合的实用性。
按目前多接点的开关,其结构如图12所示,即具有一开关壳体10,开关壳体10内设有一组推键本体20,而其推键本体20内容置有两组弹性导电片30,而于各组的导电片30分别接触设于底座40的导电片42,而导线50的内芯51再与导电片42焊接,而导电片42与底座40插接成一体,并于开关壳体10内设有接触点,以达到控制开关的目的;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的缺点:
1、制作不易:由于底座40与导电片42是先相互插接后,导线50的内芯51仍需与导电片42焊接成一体,制作上十分不易,而且程序上甚为不便。
2、成品的品质不良率极高:由于其导电片42是插接于底座40上后,仍需要作弯折的作业,方可将导电片42固定于底座40上,如此方式,作业上十分不便,而且,导电片42极易有松脱的缺点,不良率极高。
3、导通性不佳:由于导电片42是以弯折固定的形态定位于底座40上,各导电片42间的接触是由推键本体20底部的弹性导电片30予以弹性压制,如此弹性压制的力量仅此一道力量为之,而其弹性导电片30尚需推顶推键本体20,故当使用者于推压推键本体20时,其力量直接传至弹性导电片30上,而极易使弹性导电片30产生不必要的变形,一旦其弹性导电片30变形后,不但推键本体20无法再行被顶起,更易使弹性导电片30无法与底座40上的各导电片42产生确实的接触,而使开关产生不必要的接触不良。
本设计人有鉴于此,为使开关与导线间的连接可更为快速而方便,而且,更可确保整体开关结构的稳定性及高导电性等功效,乃开发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一种开关与导线快速接合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与导线快速接合的结构,其于开关底座与导线端部的接头间相对设有弹性止退部,以供直接插置卡接,即可使导线与底座接合,而且,接合度极高,并略具有弹性,可与推键本体底部的弹性导电片成为两次的配合,具有高导通性能,更可使整体结构保持在最佳的使用状态。
现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以图样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另一角度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与导线分离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导线与底座接合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连接电容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系统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导线与底座接合动作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的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
10开关壳体、20推键本体、30弹性导电片、40底座、41置槽、410开口部、411止挡部、412容置部、413止退部、414线槽、42导电片、50导线、51内芯、60接头、61接线部、62止缘、63导电部、64止退部。
请配合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大部架构与现有技术相当,于开关壳体10内设有一推键本体20,推键本体20的底部与两组弹性导电片30卡制带动,而弹性导电片30底部压贴于底座40上,而外接于底座40外部的为数条导线50,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
底座40与导线50相对的接头60结构设置以及底座40配合的结构,以达到快速而方便的接合,且可使整体结构的稳定度及通电控制的稳定性提升至最高的程度。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导线50内芯51端接设有一接头60,并于其接头60相对设有弯折成圆夹的接线部61予以接合,而于接头60的另端两侧另设有弹性的止缘62以供与底座40相互止挡定位,而于两止缘62间另向前凸出导电部63,以供其穿过底座40与弹性导电片30导压接合,而于接头60大面积端面的中央处另设有三面剖开且具有弹性的止退部64,以与相对的底座40结构配合弹性卡制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俊庆,未经吴俊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48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交汽车电脑报站器
- 下一篇:立式腰、颈椎病牵引治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