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宇宙γ暴探测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5260.1 | 申请日: | 200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106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模;马宇倩;王焕玉;徐玉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202 | 分类号: | G01T1/2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3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宇宙 探测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探测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宇宙γ暴探测器装置;其是一种用于在卫星上捕捉γ射线暴,光、电、机融为一体的综合空间探测装置,通过对γ暴能谱观测,探索宇宙γ暴产生机制之谜。
对宇宙γ射线暴观测研究是当今世界高能天体物理界热门课题之一,美国已把对γ暴观测研究列为2000年十大科研项目之一。从20世纪70年初开始,各国高能物理界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了观测,但因各国搭载的卫星使用的平台不同,其γ暴观测装置结构也随之而异。
通常的宇宙γ暴探测器是在金属圆筒内单独固封一个用于γ暴信号倍增放大的光电倍增管,再与捕捉γ暴的晶体耦合组成探头,而提供光电倍增管工作电压的高压电源和前置电路均分隔在探头外;为适应空间力学环境,另需附加相应的外设承力机构装置与卫星平台安装。这种分离式多部件结构,力散性大,适应性窄,安装不便,要达到空间力学环境条件的试验难度也大,因结构复杂,造价也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宇宙γ暴探测器装置,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简捷、强度高、携带方便、易于与卫星平台安装,既适应空间特定力学环境条件,又满足卫星所允许搭载最小有限载荷重量的经济适用型整体结构装置。本实用新型也可广泛用于类似空间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宇宙γ暴探测器装置,包括有:光电倍增管,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
一探头壳体,该探头壳体概似喇叭状;
一光电倍增管,该光电倍增管容置在探头壳体内;
一晶体盒,该晶体盒为一圆管形直径与探头壳体的大径端相同,该晶体盒用螺栓固定在探头壳体的大径端,在晶体盒内容置有一晶体;
一光学耦合层,该光学耦合层夹置在探头壳体和晶体盒之间;
一前盖,该前盖为圆环形,固接在晶体盒的前端;
一后盖,该后盖固接在探头壳体的后端;
一支架,该支架支撑于探头壳体的前后端,用卡箍固定。
其中在探头壳体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灌注有阻尼硅凝胶。
其中所述的晶体为碘化钠晶体。
其中所述的光学耦合层为光学硅凝胶。
其中所述的支架包括:一底板,该底板概似梯形;一前支板,在上端开有一与探头壳体的大径端相同的半圆弧;一后支板,在上端开有一与探头壳体的小径端相同的半圆弧;该前后支板用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其中在底板的纵向有一矩形的定位凸起,与底板的定位凸起配合,在前后支板的下端有一定位槽。
其中在探头壳体的大小径端、与前后支架对应的位置有一容置卡箍的固定槽。
其中该后盖上安装有一信号输出插座,并开有一出气孔。
其中该前后支板带有单向斜梢三角形加强筋。
为进一步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结构,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底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前支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后支板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和剖面图。
其中包括有:一探头壳体10,该探头壳体10概似喇叭状;一光电倍增管4,该光电倍增管4容置在探头壳体10内;其中在探头壳体10和光电倍增管4之间灌注有阻尼硅凝胶5。
一晶体盒2,该晶体盒2为一圆管形直径与探头壳体10的大径端相同,该晶体盒2用螺栓固定在探头壳体10的大径端,在晶体盒2内容置有一晶体201;该晶体201为碘化钠晶体。
一光学耦合层3,该光学耦合层3夹置在探头壳体10和晶体盒2之间;该光学耦合层3为光学硅凝胶。
一前盖1,该前盖1为圆环形,固接在晶体盒2的前端;一后盖7,该后盖7固接在探头壳体10的后端;该后盖7上安装有一信号输出插座8,并开有一出气孔9。
一支架11,该支架11包括:一底板18,该底板18概似梯形;一前支板13,在上端开有一与探头壳体10的大径端相同的半圆弧;一后支板14,在上端开有一与探头壳体10的小径端相同的半圆弧;该前后支板13、14用螺栓17固定在底板18上;其中在底板18的纵向有一矩形的定位凸起22,与底板18的定位凸起22配合,在前后支板13、14的下端有一定位槽21。其中该前后支板13、14带有单向斜梢三角形加强筋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