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无效
申请号: | 00205458.2 | 申请日: | 200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161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江维亮;陈柏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E05B63/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顾红霞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
现有的锁结构,大多同时装设有多段式门锁及一把手装置以求得门扉能双重闭锁或多重闭锁,而具有较佳的防盗效果,然而在开锁时,会造成使用者需要一个一个的开锁的麻烦,仅在门扉上装设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门锁装置,对防盗的安全性是不够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锁,其具有自动解闩与辅助锁的功能,且易于安装在左、右门扉的换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壳,具有一腔室;一活装于该机壳中可接受一弹簧偏压的上锁闩,在一般状态下,有一部份伸出在该机壳外部,其具有一使该上锁闩伸出于该机壳外的部份撤收入到该机壳中的驱动部;该第一推动装置,大致为一凸轮,其轴向位具有一可供一连接把手的杆件插置的孔,并于凸轮的周面具有第一部份;一活装于该机壳中的下锁栓,其具有至少一可供一以使该下锁闩部份伸出于该机壳外或撤收入该机壳内之间做横向移动的齿,以及该下锁闩上具有一阻拦部;一活装于该机壳中的定位元件,一端具有一可接受该第一推动装置的第一部份拨动的翼;另一端具有一可接受第二推动装置的拨动而于纵向位置移动的面;一弹性元件,一端抵靠该机壳,另一端邻靠该下锁闩的阻挡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锁,其中进一步包括一活装于该机壳中的挡板,并可被转动而设定于第一角位置或第二角位置,该挡板具有以接受一弹性元件的选择偏压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并于径向位具有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
前述的锁,其中该第二推动装置包括一第一凸轮、一第二凸轮与一中间轮,该中间轮具有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
前述的锁,其中进一步具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一端具有一钩,另一端具有一平面,该钩可啮合该上锁闩所具有的一凸部;而该平面可适时邻靠第一推动装置。
前述的锁,其中该第一凸轮与该中间轮处进一步具有一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是由一钢珠、一弹簧与一柱塞组合而成,其中该第一凸轮表面具有一凹穴;该中间轮表面具有一锥形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锁,由于采用一机壳、一上锁闩和可接受一弹簧的偏压,可供一第一推动装置的拨动,该第一推动装置大致为一凸轮,其轴向位具有一孔,可供一连接把手的杆件的插置;一下锁闩,可供一第二推动装置的拨动,以及该下锁闩具有一阻挡部;一定位元件可接受该第一推动装置与第二推动装置的拨动而于纵向位置移动;当下锁闩位于伸出机壳外时,若使该第一推动装置拉动该定位元件,该定位元件相对于该下锁闩不产生止动而该下锁闩的阻挡部受一弹性元件的作用向该机壳内部撤收,可以提高锁的安全性,方便了使用者,充分发挥了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锁,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下锁闩位于第一位置与上锁闩位于第一位置的去除上盖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图2第二凸轮拨动上锁闩回到第二位置与下锁闩自动解闩回到第二位置的去除上盖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下锁闩位于第一位置、上锁闩位于第一位置、挡板位于第一角位置的去除上盖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图4第二推动装置拨动下锁闩回到第二位置与上锁闩受连动杆作用回到第二位置的去除上盖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下锁闩位于第一位置与上锁闩位于第一位置、挡板位于第二位置的去除上盖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左、右门扉的杆件与把手的安装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第一凸轮与中间轮的定位方式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锁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参阅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一种锁包括:机壳1、上锁闩2、定位元件3、挡板4、弹性元件5、第一推动装置6(凸轮类似物)、下锁闩7、第二推动装置8(锁组或钥匙的类似物)、杆件9、连动杆10与把手装置(图中未示出),旋钮(图中未示出)等所组成,该把手装置及部分元件为现有机构故在此不加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54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